三分钟拥抱和 六分钟独舞

2024年11月21日

吴春明

今天看了两则新闻,值得回味,也有意趣。

一则是新西兰的。新西兰达尼丁国际机场登机口的送客车辆暂停区域比较拥挤,所以发出“拥抱限令”,要求告别拥抱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路旁有醒目的提示标志,除了文字,上面还有一对男女拥抱的图案。

西方人就是幽默,如果我有机会去新西兰,一定去达尼丁国际机场那块标志处打卡留念。若时间充裕,我就蹲在那里,用镜头捕捉拥抱的瞬间,把一帧帧图片结集成册,给相册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温暖的三分钟》。

另一则新闻,闪了我的双眼。脑瘫患者、女诗人余秀华首部跨界舞蹈作品《万吨月色》在YOUNG剧场首演,她有六分钟的独舞。《万吨月色》导演法鲁克·乔杜里表示,他在八年前偶然读到余秀华的诗时,“便被她寻求内心和外界接纳时的脆弱和挣扎深深触动,也勾连起了自己少时在阴影中蛰伏的日子”。《万吨月色》将余秀华小而美的诗歌作为舞蹈的文本基础,在舞台探讨人应该如何拥抱脆弱,与自我和解。《万吨月色》的剧名,来源于余秀华的一首小诗——《决心》。

你看看人家起的名字,《万吨月色》比《决心》震撼力不知要大多少倍,这就像原子弹和炮弹的区别。当月色像蘑菇云般升腾的那一瞬间,岂止是万吨,它的覆盖面几乎会占整个地球的一半还多,当它又浓缩在了一个小小舞台之上,震撼力该有多大?

据悉,《万吨月色》在YOUNG剧场首演后,明年将开启世界巡演的行程。我有时也迷茫,外国人的脑瓜就是天生灵光?是大胆,还是有展示大胆的平台?国内怎么那么多优秀的东西都让外国人拿去挖掘和“深加工”了,然后会轰动,会好评如潮,也没有人说三道四。如果咱自己人出国得了什么奖,回来后一般还不会被看好,争论还是轻的,谩骂声、讨伐声往往不绝于耳,恨不能一砖头拍死。

余秀华的诗本来就饱受争议,但多数人还是用一颗包容的心接纳了她和她的诗。有争议不是坏事,百家争鸣本身就是进步。王朔说:批评成风,流言才不会有空间。

我突发奇想,谁能把这个新闻告诉王朔就好了,或者邀请他去看看——当然,需要他稀罕看。我是稀罕他口无遮拦的真性情,他的手上从来拿的就是一把长矛而不是盾,他从不装,他看了一定会有话说,并且是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地说。

有些喜欢凑热闹、喜欢露脸的人也会有话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好奇地期待着。

我打心底呼吁,《万吨月色》还是先从中国开始巡演吧。上海太远,就像作家李娟她妈妈说的那句话——上海好是好,就是太偏僻了。如果在山东,我一定会跑去看看,会让月色染我一身朦胧的清爽,会让舞者的身姿赠我一双清明的眼睛。

正如余秀华在一首诗里写道:

我多么希望没有病痛的日子,一年或者一星期

在春天的风里跳舞,踮起脚旋转

他能看见也好,不能看见也罢

我只有一个愿望:生命静好,余生平安。

那么舞蹈中的诗歌又会是她的什么呢?

谈及压力,余秀华说:“我不需要勇气,我不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人。不管跳舞或写作,都不会给人们带来更多。我跳错了,也无所谓,别人发现不了。如果觉得我的诗歌不好,大家爱读不读。重要的是提升自身修为,而不是别人怎么看。”

看看,这就是一个诗人的本质,淳朴、优雅和直面人生的追求。从残疾人士到知名诗人,再到国际舞台的独舞,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生高度?她又是怎样一步步去攀越的呢?

当帷幕慢慢落下,我希望自己心中的诗行也在徐徐打开,尽管生活依然颤颤悠悠。

也期待着《万吨月色》给予每一位欣赏者一个宁静的梦乡。

三分钟拥抱和六分钟独舞,两件事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温暖,诗意般的温暖。我喜欢创新、豁达、包容和幽默的人生态度,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