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爱追“主旋律剧”

2024年11月29日

年轻人爱追的,不是穿越剧、偶像剧,就是韩剧、日剧、美剧……如果你这么想,那说明你已经“不年轻了”。

近年来,《觉醒年代》《山海情》《大山的女儿》《山花烂漫时》等优质影视作品接连出现在大众视野里,这些“主旋律剧”凭借优质的内容和创作班底,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粉丝。

看韩剧的女孩爱上国产“主旋律剧”

正在东北师范大学读研三的女生星星发现,自己最近有了一个重大转变——开始喜欢看主旋律影视剧了!

以前,星星喜欢恋爱题材的偶像剧,尤其是那些满眼帅哥美女的韩剧。但现在,国产主旋律影视剧占据了她心目中第一的位置,但凡有点追剧的时间,她的首选肯定是追“主旋律剧”。

“原来我对‘主旋律剧’有一点点刻板印象,不过后来我的心态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星星说,她最近接连看了几部主旋律影片,“这类影视剧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东西。”

在某个聚集了大量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类社交平台上,前段时间热播的主旋律剧《山花烂漫时》的相关笔记有4万+篇,搜索该剧后出现的评论,也一水都是赞美之词或强势安利:“不夸张,好过市面上99%的言情剧。”“强推《山花烂漫时》!这部剧看完好几天了,一直心潮澎湃,有时还会无意识哼唱《红梅赞》。”

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阿光说,在宿舍里四个人有三个人曾经同时追《山花烂漫时》。“我们几个一边看一边哭,很为剧里面展现出的女性力量感动。”

《山花烂漫时》是以“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以张桂梅为代表的基层共产党员,将一生奉献给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创建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让一批又一批女孩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的故事。凭借优质的内容,该剧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自发观看和推荐。

可以说,年轻人正在成为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主要观看者。

他们与“主旋律剧”是这样邂逅的

曾经被视为“中老年特供”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是如何“破圈”杀入青年人心里的呢?这与近年来优秀的“主旋律剧”大量涌现有很大关系。

阿光记得,她小时候喜欢的影片大多为日韩的偶像剧,后来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她觉得并不是自己主动去找主旋律的作品来看,而是几乎每个节假日的电影院里都会有这类影片可以选择。

阿光说,她实习时和部门的几位“80后”同事聊天发现,他们小时候去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多半是《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而主旋律电影则多是学校组织去看的,比如《离开雷锋的日子》。

在阿光看来,相比“80后”所处的那个美国大片涌入中国市场的时代,新一代的年轻人成长于更多元化的文娱环境中,从小能接触到更多类型的影视作品,让他们对美国大片以及日韩剧集“祛魅”的同时,也对国内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少了许多偏见,他们能够更加平等地去关注各种类型的影视剧。

相比偶像剧,星星更加欣赏《大山的女儿》中对女性角色的刻画。“有个情节是一个女生因为家里穷等原因不想上学,黄文秀没有去说教她,而是找了两个女大学生跟那个女生做朋友,这样在相处的过程当中,这个女生就能知道自己与她们在思想上的差距,便会主动地想去上学了。”在星星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大女主”作品。

创作高质量的影视作品留住年轻观众

无论是舆论的引导,还是女性题材的吸引,这些能把年轻人拉到屏幕前,并让他们认可的“主旋律剧”,还是要剧集本身“能打”。

就《山花烂漫时》来说,短短23集内容讲述了华坪女高从无到有以及几代学生的成长历程,与某些动辄四五十集的“注水”剧相比,无疑是诚意满满的良心剧。

郑州大学的大三学生小K对这部剧非常喜爱:“它不是刻意给你展现华坪女高多么‘苦大仇深’,好像大家每天的生活都灰蒙蒙的,没有一点乐趣。剧里展现的都是大家积极向上的力量,还有乐观的态度和坚韧的精神,我觉得这是一种厉害的表现手法。”

《山花烂漫时》的制片人李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剧本筹备期间,团队多次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拜访张桂梅及她周边的朋友同事,掌握了几十万字的采访资料。

也正是因为对人物原型进行了深入了解,制作方内部一致确定《山花烂漫时》不贩卖苦难和焦虑,而是要做成自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作品。

演员的精湛演技也对好剧的诞生贡献颇大。星星看剧时从网上了解到,《大山的女儿》主演杨蓉为演好黄文秀这一角色下了不少功夫,尽可能还原了现实中的许多情节。“比如,黄文秀为村民背枇杷树;得知父亲患病时,黄文秀选择留下帮群众脱贫……虽然我知道黄文秀很伟大,但没想到细节会那么丰富,演员能呈现到那么真实的程度。”

网友们总结了优质“主旋律剧”的共同点:拒绝生硬地宣扬主流价值观,通过为观众呈现有喜有悲、有血有肉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角色形象,让真实的细节打动观众。

在精神上为观众注入正能量

好的主旋律影视作品还会在精神上为观众注入正能量。不少网友发帖表示,在疲惫的工作、学习之余看“主旋律剧”让他们获得了更多力量和能量,这或许也是他们一次次在多元的影视市场中主动选择“主旋律剧”的重要原因。

看“主旋律剧”多了,星星开玩笑地说自己境界提高了。她说:“‘他们脱贫之前有多么不容易’‘抗战历程有多么艰辛,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其实在遇到困难时,我真的会用这些话激励自己。大学时,我受一些主人公事迹感动,常报名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虽然我的力量弱小,但还是希望自己能帮助到身边的一些人。”

对小K来说,看过《觉醒年代》之后,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那段历史。“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止是一个代号和名字。”

记者采访时发现,很多年轻人在心理上是贴近“主旋律剧”的,并不是天生就对“主旋律剧”不感兴趣。

《觉醒年代》的编剧龙平平说过:“不是年轻人不喜欢红色题材,要怪(就怪)我们没写好。”

事实上,年轻人从未远离“主旋律”。星星并不同意把“追星”这类娱乐活动与了解历史、传播主流文化的追剧相对立,“可能一些人会把这两种行为对立,但其实不是的,很多年轻人是这两方面都会兼顾到。”

“当真正优秀的作品横空出世,以兼具艺术性和接地气的姿态走进年轻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偏见与隔阂就会被打破,并在潜移默化中引领新时代年轻人的思想。”一位资深剧迷说。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