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刘学光
雨后清晨,下楼散步。抬眼,东方日出火红,霞光漫天萦绕。一呼一吸,空气清新,如饮琼浆,顿感舒爽。
深秋的风有点冷,站在那棵紫薇树下,见树叶泛起沧桑,有的微黄蜷缩,有的干枯踉跄,有的已经凋落在了树下。
想起前年夏天,我写的雨后的紫薇。也是站在这里,任凭雨水打湿发梢,也没有阻止我对紫薇花开的艳羡和喜爱。我迷恋烂漫如火的紫薇花,欣赏它们的娇艳和高洁,妩媚和妖娆,愈看愈喜欢,不能自拔,以至于忘了雨的存在。待到发觉,更钟意那雨后晶莹剔透的紫薇花了。它清新俊逸,没有一丝尘埃,那么一尘不染,那么干净自然。近前端详,芬芳馥郁,香气扑鼻。凝心欣赏,淡然观看,不觉冒出“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紫薇开最久,烂漫十旬期”的诗句。品味着古代诗人赞美紫薇花的惊艳诗篇,更是欲罢不能,飘飘然。
此时,微信滴答:姑父,早晨跑步多加衣,天气冷了,注意保暖。是小侄女发来的,她今年被所在学校保送天津大学硕博连读,一个非常懂事的大女孩。
她读初高中期间,受我熏陶,喜爱文学,经常发表一些诗歌散文,参加了征文比赛,还获了奖。可是阴差阳错,她大学学的是理科,聪明好学,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假期,她为爷爷、奶奶洗衣做饭,利用奖学金给爷爷奶奶买衣服和好吃的。一位优秀的晚辈,让我为她骄傲。
站在这紫薇树下,突然想起我文章中的那位叫“紫薇”的老人,不知她老人家是否健康安好?她那孝顺的孙媳妇是否还是那么精神抖擞、朴实和蔼?她那读北大研究生的曾孙也应该毕业了吧?愿他们一家幸福美好。
走出小区,与晨光相拥,奔跑着,观望着:金黄的四野处处弥漫着丰收后的气息,斑斓的草木渲染着梦幻的天地。深秋的景象,富足的希望。自己在心里暗暗思忖:深耕自己,绽放光芒,不辜负美好时光。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老远居然看到了那位“紫薇”老人坐在轮椅上,由孙子和孙媳推着前行。近前,打招呼问好,老人依然精神抖擞。可能不太记得我了,我和她握手,她只是微笑。我说:“老奶奶还认识我吗?”她瞪大眼睛看着我,既陌生又熟悉的样子,只是笑。孙媳妇接过话茬:“奶奶,您忘了前年那个夏天的雨后我们见过面吗?”老人若有所思地说:“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了。”
老人白净的脸如菊花,皱褶里的老年斑也抖擞起色彩。她穿着紫色的对襟上衣,黑裤子上裹着毛毯子。孙子不时给老人掩着毯子。我问孙媳妇,老人今年是100岁了吧!孙子抢先谦和地说道:“对,奶奶今年正好100岁了。”
老人望着枝叶凋零的紫薇树,表情明显有些伤感。时光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一个世纪的人事沧桑,怎能不让她老人家感怀惆怅?忽然,一片紫薇叶子悠然飘来,老人伸手接住了干枯微卷的叶子,眼里有泪光闪烁。
孙媳妇说:“这棵紫薇树就是奶奶最大的寄托。她每天都念叨,抽空就过来看看。我一个人搬弄比较费劲,一般在我先生休班日,早点出来遛遛。”
太阳透过楼房间隙,照在老人的脸庞上,烈烈的光,有点刺眼,却带着暖意。说着聊着,我和老人的孙子不一会儿就熟络起来。
“自从我母亲去世后,妻子就提前退休照顾奶奶,都好几年了。说心里话,现在哪有这样的好媳妇,一般都会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可是,妻子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她说要像婆婆那样把奶奶伺候好,奶奶一辈子太不容易了。”老人的孙子娓娓道来。
“我妻子性格特别好,人也善良,从来没有怨言牢骚,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爹妈一样伺候奶奶。洗澡理发,洗衣做饭。日日天天,天天日日。每天都是和颜悦色,温声细语。奶奶逢人就谝弄我找了个好媳妇。妻子可能受我妈多年如一日地伺候奶奶的影响,看在眼里,记在心间。那个孝敬劲,无人能比。”孙子越说越激动,一旁的妻子不好意思地低着头,朝他摆手,示意不要说。
我得知,去年寒冬腊月的一天,大雪纷飞,老人半夜突然感冒发烧,孙子出差在外。老人发烧身体虚弱,不能拄拐行走,推轮椅也不方便,孙媳妇没法子,只好有时抱着老人,有时背着,跌跌撞撞费了好大劲儿才打车将老人送到了医院。孙子出差归来,看到疲惫憔悴的妻子瘦了很多,流下了心疼的眼泪。看着奶奶精神如初、快乐的样子,欣慰地露出了微笑。
当我向孙媳妇问起在北大读研究生儿子的情况时,老人抢先朝我大声说道:“曾孙子又在北大读博士了。”眼神里满是喜悦。我竖起大拇指,朝老人点赞,说:“孩子真有出息啊!”老人笑出了声,美得合不拢嘴。孙子又把轮椅朝太阳的方向挪了挪,老人沐浴着清晨的阳光,眼神里满是幸福和开心。
此时,阳光普照,感觉暖暖的。晨风温润,拂在面庞,惬意极了。紫薇树修长的枝蔓在微风中摇曳。那些干透的花蕾如星星一样,眨着眼睛,向往着又一个绽放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