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里 养海豹之谜

2024年11月29日

王东超

我曾写过一篇名为《斑海豹》的短文,文中提到看过的一张黄县老照片《圣人殿之海豹》。“圣人殿”即黄县文庙大成殿,殿前的泮(pàn,“天子辟雍,诸侯泮宫”,诸侯的泮宫四面环水取其半,多为一半圆形人工池,其上多跨桥)池里养着一只斑海豹。文庙里为什么会养海豹呢?这不科学啊。近日有读过这篇文章的朋友在地摊上发现了几本出版于90多年前的《黄县民友》,帮我解开了这个谜团。

黄县县立民众教育馆出版部编行的《黄县民友》第一卷第十七期“本馆近事”栏载:“本馆自吉盛春捐赠海豹一只,日来参观者最多有四千余,往来民众络绎不绝,阅览部人数亦多至一千,近日平均亦在三百人以上。讲演部因有广告牌之作,听讲者亦在百人之间,平均亦有四五十之多,均较前增加,健康部近亦着手修理体育场,以备民众运动,日内即可照常运动矣。民众游憩园另修一大鸟笼,内植松、桃各一株,外面罩以铁网,下筑一水池,将来完竣后,广收鸟类蓄于其中,当另有可观,日来加紧工作,不日即可告竣。”

20世纪以来,近代中国乡村“日趋崩溃”的情势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各种“社会改造”思潮。民众教育便是在这种背景下掀起的颇具声势、“由教育改造以达社会改造”的教育运动,“民众教育馆”便是这一运动的产物。1932年颁布的《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中,要求民众教育馆设立阅览室、讲演室、生计室、游艺室、健身室、陈列室、教育室、出版室,以“开通民智,改良风俗”为宗旨,担负起推行国家政策、促进民众文化水平提高、倡导社会风气以及提升农村经济力、改善民众生活等重要职责。新中国成立后,民众教育馆多改为文化馆。

1930年,王景宋(黄县东张家沟村人,抗战时期曾出任过黄县县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古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在黄县城里文庙筹备黄县公立图书馆。翌年,黄县公立图书馆成立,王景宋任馆长。1932年黄县公立图书馆改为“山东省民众教育第五实验区黄县民众教育馆”,王仍任馆长。文庙里的海豹原是名作“吉盛春”的商铺或药铺捐赠给民众教育馆的,用来进行博物教育,也用以吸引民众来民众教育馆阅读、听演讲,或者参与健身运动,可谓用心良苦。

《黄县民友》第十七期出版于1933年4月, 照片上的括注为“念(廿)二年四月拍”,即1933年4月拍,这样二者的时间也对上了。照片上是一只小海豹,结合斑海豹的生活习性,每年1-3月于浮冰上繁殖,初时幼崽全身披白色胎毛,出生一个月左右始褪换胎毛,则这只小海豹大约是冰化后上岸憩息被人抓获,被“吉盛春”买下后赠与民众教育馆。主事人知道黄县人最喜欢“看稀罕儿”,故以此每天最多能吸引四千多人去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