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程绍堂
风匣,曾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用具。20世纪60年代前,家乡人普遍使用风匣。在每家每户的灶台旁、铁匠铺、小炉匠的挑子上,都能看到体积大小不一的风匣。风匣是与锅灶配套的,只要有锅灶做饭吃,就必定有风匣。
在我童年时期,每当天蒙蒙亮,全家人还沉浸在睡梦中,母亲便第一个起床,开始动手为全家人做早饭。很快,随着风匣“呱嗒呱嗒”有节奏的声响,厨房里开始弥漫起一股股诱人的饭菜香气。
那时的我,总爱看母亲熟练地拉风匣,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依赖。我五六岁时,就把拉风匣看成是好玩的游戏,时不时就抢着拉风匣。拉风匣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光使蛮劲不行,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我刚开始拉风匣时,只会一味发狠劲,结果不光费劲,拉不匀溜,还经常不是把灶火吹灭了,就是被灶膛里窜出的烟呛得直流眼泪,甚或被窜出的火苗燎了眉毛或头发。父母告诉我,干什么活都有门道,拉风匣也不例外,拉风匣不能使蛮力,用的是巧劲,要长拉短放、快拉慢推才能拉得匀溜、不吃力。尤其是刚生火时,风匣拉得要轻慢,这样拉出的风柔和,才不至于将刚燃起来的柴草火苗吹灭,只有等灶膛里的引火草充分燃烧起来,再添上煤、秸秆、木材之类的耐燃材料,方可用力拉风匣,这样既可省工省力省燃料,又可减少风匣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在父母的耐心指教下,我逐渐掌握了拉风匣的技巧,能够轻松自如地拉风匣了。
儿时陪父母烧火做饭是特温馨的时刻,尤其是逢年过节,我都会帮着拉风匣。厨房的那口大锅成了全家人的焦点,因为只有这口锅里才会炖出香气四溢、令人垂涎的肉(多是猪肉、鸡肉),蒸出喷香的饽饽,炸出焦黄的面鱼,这口大锅不知蒸煮出了多少美味佳肴。每当我熟练地拉着风匣,一股股气流被送入灶膛,灶膛里的柴草便呼呼地燃烧起来,火光映红了我的脸庞,母亲时不时用温柔爱怜的眼光看着我,脸上洋溢着平时少有的笑容,这一刻,一股幸福的暖流瞬间充满了我的心扉,对母亲的爱和依赖感越发强烈。虽然拉风匣做饭常常被烟熏得直流眼泪,但那份参与感让我觉得自己也是这个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可以说,我的少年时代是在风匣的“呱嗒”声中度过的。
每每回想起与父母一同拉风匣烧火做饭的日子,尤其是过年过节时烧火做饭的一幕,我与父母虽然没有太多的话语交流,但那份默契与亲情却在这沉默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那温馨的灶火,不仅烧出了一锅锅美味佳肴,更烧出了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与无限温馨,成了我心中最温馨最宝贵的记忆之一。
如今,虽然我已离别故乡多年,但每当偶尔回趟老家时,那“呱嗒呱嗒”的风匣声,总会穿越时空阻隔,清晰地回响在我的耳畔,萦绕在我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