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2日
曲江池畔,大唐不夜城灯火辉煌。
游客在樊楼前欣赏古典舞蹈。
夫子庙泮池。
地名,是地理标志,也是承载记忆与历史的文化符号。古地名,历经岁月沧桑,文化底蕴丰厚。如今,不少地方挖掘拓展古地名内涵,把历史与现实贯通起来,把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统一起来,把保护传承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古地名成为发展新名片。
西安曲江——盛唐气象再展现
“1200多年前的一个秋日,一场雅集正在举行,杜甫和高适、岑参等同登大雁塔,每人赋诗一首,为后世留下一段佳话。”在大雁塔南广场,讲解员金瀚正在为游客讲解曲江的历史故事,“如果说长安向世界展示了盛唐都城,那么曲江一定是当时长安最靓的‘打卡地’”。
古曲江原址上,游人身着唐装汉服,穿梭在大雁塔、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之间。华灯照耀下,古老曲江流光溢彩,盛唐气象仿佛再现。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古都学会副会长李令福介绍:“曲江兴起于秦汉,繁盛于隋唐,历时1300年之久。唐人引终南山水源,修葺扩充出千亩水面,建有芙蓉园、大慈恩寺和大雁塔等,让这里成为唐代长安最具魅力之地。”
走在曲江池畔,漫步大唐不夜城街区,雕塑石刻着的,树梢枝头悬挂着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诗句。“曲江是我国诗歌最高产的地方之一。”李令福说。据统计,历代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2000余首描绘曲江美景的珠玑佳咏,仅《全唐诗》中有关曲江的诗歌就有520多首。
“复原”行动,是曲江文化传承发展的第一步。在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内,鼓点密集,鼓音铿锵,笙锣声、笛箫声、唱曲声四起,舞台剧唐代宫廷燕乐《鼓》正在上演。西安东仓鼓乐社社长范炳南介绍,鼓乐社复原了唐代燕乐,通过乐师们的创新演绎,鼓乐声穿越千年。西安鼓乐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不仅是乐曲,按历史资料记载建设的大唐芙蓉园紫云楼,还原了历史,成为文化旅游新地标;大唐不夜城的“丝路曼舞”,让盛唐时期的敦煌飞天再现;仅凭一台VR头显,便可开启一场惊心动魄的奇妙探险之旅……
开封御街——悠悠宋韵引客来
开封“宋都御街”街道两旁,多层宋式仿古小楼鳞次栉比,大半为书画笔墨、民俗工艺品店铺,老字号锅贴店、开封灌汤包店等穿插其间。行走其间,让人想到《东京梦华录》记载的“阔二百余步,两边乃御廊”“望之如绣”等历史盛况。
“从北宋到现在,开封的中轴线千年未变,这条中轴线就是御街。”开封市建委原副主任、开封御街保护专家宋喜信介绍,“恢复御街的名称,是发掘开封历史文化底蕴,展现古都魅力的重要一步。”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拥有包括御街在内的一大批承载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地名。为保护古地名,开封市成立地名委员会,严格地名管理,同时编排制作地名故事微短剧,深挖开封古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更多人了解古地名。“我们还在推动开封古地名保护条例的制订,通过立法加强对开封古地名的保护力度。”开封市民政局局长高晓燕说。
在御街北口,一家古色古香的书画店人头攒动。曾经,像许多仿古街区一样,这里售卖的纪念品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少有游客光顾。
如何突出特色?书画店负责人杨惠君给出了答案:“现在我们主营开封汴绣、木版年画、官瓷、宋品书画等文化产品,力求突出开封特色。”
按照古籍中的记载,恢复历史上御街两侧的步行通道;以提升游客体验为目标,划分巡演区、文旅街区、宋式沉浸宴会区等功能分区,将御街改造为情景化历史街区;对沿街商户培育筛选,形成符合御街特色的文化产品,让御街成为开封文化传承发展的展示窗口……龙亭区委书记李涛介绍:“通过保护传承,宋代古都的风韵成功与当代风尚结合,御街‘活’了起来。”
南京桃叶渡——六朝古都风雅盛
10月,南京秦淮河两岸格外热闹,文化讲座、古风市集、巡游……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各种活动,吸引了很多人来到古渡口旁,共赴一场文化之旅。
十里秦淮从东水关穿过明城墙,流经桃叶渡。桃叶渡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附近,此处既是一个南京古地名,又是夫子庙景区的文化名片。
渡口边矗立着一块青石牌坊,上面书有“古桃叶渡”4个苍劲的大字,两侧楹联正面写着“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背面则为“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牌坊下,就是市民公园。
公园小课堂里,南京文史专家高安宁正向大家讲述桃叶渡的前世今生。
“古时,百姓们来到秦淮河边祈福消灾,文人雅客在岸边吟诗作赋。”高安宁说,如今,“桃渡临流”于2014年入选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毗邻桃叶渡的夫子庙步行街,也在2020年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
乘船而行,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集团总经理刘晶晶介绍,桃叶渡是“十里秦淮”水上游览线东五华里的精华所在。当经过秦淮两岸的朱雀桥、桃叶渡,以及江南贡院、白鹭洲公园、东水关时,画舫推开碧水,凌波荡漾,这些古地名不再只是文人墨客笔下遥远的传说,而是成为眼前流淌着诗情画意的醉人景象。
现在,桃叶渡作为渡口的功能不复存在,但古牌坊、石台阶还在,文化传承的活水还在流淌。秦淮区持续推进美化提升工程,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围绕古渡修建了700多平方米的绿地公园,贯通了“十里秦淮”亲水步道,为居民游客营造休闲的好去处。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