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3日
潘立超 撰文/供图
猴矶岛远景
我生在海边,喜欢烟台的海,更喜欢寻找海上不为人知的故事和陆地上难得一见的古迹。
一
老灯塔一直是我喜欢研究的方向。每座灯塔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每座灯塔都选择在一个风景最美的地方,给航船以方向与温暖。烟威地区八座主要的老灯塔,每一座我都亲临考察了一番,然而在长岛深处无人岛猴矶岛上的老灯塔,却因交通不便,一直未能成行,心头一直惦记。
2023年3月,我因工作关系去了长岛西面的大黑山岛,这里也是离猴矶岛最近的地方。在大黑山岛上,远远就可以看见这座无人岛,甚至连岛上的灯塔都隐约可见。这里是黄渤海之间的主航道长山水道,过往的船只非常繁忙。为了去看这座灯塔,我们在岛上租了船,从大黑山的小码头出发,去往这座无人孤岛。岛上风景堪称绝美,百米高的悬崖堪比世界知名的爱尔兰莫赫悬崖,在小岛的最高处,通体黑色的老灯塔依然还在使用,虽经百年风雨仍完好如新,就连石块间填充的缝隙都严丝合缝,没有一点脱落。灯塔是典型的英式风格设计,工艺精湛,堪称百年建筑中的经典。
在给灯塔测量拍照完毕后,我们按照1931年英国人编写的《中国沿海灯塔志》记载,找到了位于小岛西北角的老码头。如书中所述,这里风景优美,只是已没有了旌旗飘扬。寻迹书中的小庙,也了无踪影,只好在恋恋不舍中悻悻离去。后来才知道,我们最后踏足过的地方,竟然就是那座小庙的庙门。
返回大黑山岛后,为总结胶东灯塔的研究成果,我于2023年8月在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分享了专题讲座《寻找中国的第一座现代灯塔》,论证了建于1867年9月的烟台崆峒岛灯塔是中国的第一座现代灯塔,我希望这座红白相间的古老灯塔,能够在崆峒岛的文旅开发中得以恢复和利用。同时,对长岛无人岛上的老灯塔也进行了分享,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猴矶岛上的那座小庙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淡去。
今年正月一次福建之行,因临时更改行程,我去了莆田湄洲岛。岛上的妈祖庙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体现出福建工匠的精湛技艺,材料也多是采用名贵红木。山顶的妈祖雕像更是令人震撼,往来游客来自世界各地,至此无不肃然起敬。我还有幸欣赏了妈祖回娘家的仪式,对妈祖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不由又回想起无人岛上的那座小庙,冥冥中竟然觉得那可能也是一座妈祖庙。
旅行回来后,我对烟台的妈祖文化做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得知长岛的庙岛显应宫竟是宋朝就有的官庙——北方妈祖祖庭。而烟台这座城市,也正是因为有了最初建于今大庙处的海神娘娘庙,才形成了古老的烟台街。这条烟台历史上最早的商业街,曾经吸引了众多南方客商漂洋过海来进行贸易,从此烟台有了城市经济的烟火气和城市的雏形。
三
我对妈祖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与山东省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建立了联系,欣然去长岛参加了协会举办的一些文化活动。其间,我谈到猴矶岛上有一座小庙,可能是妈祖庙。70多岁的赵乐通会长对这个消息非常重视,亲自向许多岛上的老渔民打听细节,却没有人知道在猴矶岛上还有一座庙。即便如此,赵乐通会长依然与我相约,等天气好的时候一起上岛考察一番。
2024年7月11日,天气晴好。应赵乐通会长邀请,我和两位同事提前一天进了长岛。次日晨,我们和赵乐通会长一行10人,乘坐快艇去往猴矶岛,探寻那座消失的庙宇。其实,之前并无资料说明这座小庙就是一座妈祖庙,也没有访听到关于此庙的任何传说,仅仅因为我找到的一小段文字,众人便欣然前往,想想也觉新奇。
经过二十几分钟的颠簸航行,快艇靠近了小岛,我们并没有急于在东南角的码头登陆,而是先绕岛航行。转到岛的西面,这里是小岛最为壮美的一面。因为冬季经常受到西北风夹带海浪的侵袭,这里形成了百米高的悬崖峭壁,如刀削斧凿一般直上直下,每一处都接近90度,极其壮观。在靠近水面的部分,有许多海蚀洞穴,有的竟然贯通山体、东西沟通,能够看到洞里的亮光,算得上世间少有的海蚀景观。可以想象洞内应该比较宽敞,不知会有什么奇幻异景。崖壁之上,栖息着许多大大的海鸟,是在别的岛上没有见过的。有的浑身漆黑、有的纯白如雪,见我们到来,低处的海鸟成群起飞,万鸟齐鸣,掠过最高处通体黝黑庄严肃穆的老灯塔。船过西北角,正是书中记载的古码头处,这里景色宜人,山坡上绿草油油。旁边海中还有一座壮美小岛,是猴矶岛之子小猴矶岛,岩石被海水冲刷得雪白如玉。
由于小艇不能靠岸,就从北面继续绕行,高耸的绝壁被海水冲刷得参差不齐,崖壁下有一砾石滩,洁白如雪。船行至东面后,山势变缓,松林茂密。小艇直到码头,众人登陆上岸,分成两组,一组去看老灯塔,另一组三人由我带着直奔西北角的老码头。上山的路宽敞平坦,转到山北的最高处,再往下走就没有路了。顺着山坡往下,杂草丛生山花遍野,下到山底的海滩,更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一行人无心观景继续前行,转过砾石滩,山崖下的海边礁盘高低起伏,不过还好通过,南行不远,便见两块崖壁之间形成一天然山洞。入洞往里走,有石砌高墙,大概是以前守岛士兵修筑,墙上有一方孔似小窗。爬上石砌平台,透过小孔,只见洞里幽深昏暗,水滴之声不断。打灯一看,地面水光清澈,原来是一座积蓄雨水的蓄水池。难道这个洞就是书中记载的小庙吗?查看四周,石砌平台侧面竟嵌有一块儿青色磨盘。如此荒岛之上如何会有磨盘?想起书中记载小岛上原有房屋一椽,应该是当时岛上有过人家,专门负责过往船只增薪补水之用。磨盘石下又有一块规整的青色条石,凿痕的条纹清晰可见,却被水泥灌注成一体,看不见整体样貌。
再看平台之下,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地方,散落着几块青色条石,应当是以前的建筑构件,仔细辨认却无特殊字迹。平台最下面,压着一块儿较长的青石,一半在墙下,一半被砾石覆盖。我用手剥去砾石,上面清晰出现“天后”二字,不由激动大喊“天后、天后”。大家闻讯聚拢过来,都是兴奋异常。“天后”二字后面被水泥盖住,只隐约露出上面的宝盖头,明显是“宫”字了,我们发现的竟然是天后宫的庙额!大家拍手欢呼,兴奋不已,又连忙行跪拜之礼。有幸与妈祖结缘,竟是在这茫茫大海的荒岛之上,实在是件神奇的事情。妈祖历来护佑出行平安、生活美满,我们能有缘到此也是人生大幸。
欢喜之余,我连忙电话通知赵乐通会长。等我们回到码头,他远远迎头过来,和我紧紧握手拥抱,犹自激动不已。他说:“你们今天为我们妈祖协会做出了大贡献啊。”
重新探访一番山洞,拍照留存后,大家在欢快交流中乘船回岛。又过了几日,赵乐通会长派专人登岛,将这块“天后宫”的庙额完整取出,用船运回长岛的妈祖协会所在地,一同供奉在妈祖祭台之上。在山洞天后宫庙额处,后来又发现了三个字“龙王庙”,但是没有落款年代,整块庙额就是“天后宫龙王庙”六个字,宫庙一体,粗略推断应该是清朝时期妈祖庙的遗物了。
天后的称呼,是1684年以后才有的,属康熙年间。但是在清亡之后,宫庙一体的建筑非常少见了,有待进一步继续考究。
四
龙王庙,古已有之。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对龙王的崇拜由来已久。而天后的封号自宋朝以来,从海神娘娘、夫人到妃,元世祖忽必烈又因其助漕有功,加封为“护国明著天妃”,一下子把妈祖由“妃”的人格,提升为“天妃”的神格。进入清代,清王朝收复台湾后,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统治,又把妈祖加封为“天后”。妈祖封号最终达到六十四字,全称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社、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嘉祐敷仁天后”。
在海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在国内,有通海河流的地方就有妈祖。
妈祖信仰自福建发源,逐步传播到浙江、广东、台湾、琉球以及东南亚等地,北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广东、海南及港澳地区等沿海均有天后宫或妈祖庙分布,中国内陆省份诸如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也有分布。
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
时至今日,妈祖祭典与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每到祭典举办之日,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万顷碧波之中,荒芜孤岛之上,不仅有一百多年前的老灯塔,还有天后宫龙王庙,足见长岛文化遗迹之多。世界级的地质景观、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为长岛的文旅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无人岛便是一处让人心驰神往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