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5日
孙运强
地瓜,我一直认为它是下等粗粮,比不了洁白的大米,比不了芬芳的小麦,也比不了金黄的玉米,甚至连高粱、大豆都比它名声显赫。然而,在三年困难时期,那些自以为身价百倍的玉米、小麦等高秸作物,在旱灾虫灾面前不堪一击,几乎全军覆没,唯有地瓜这一散兵游勇,避实就虚、剑走偏锋,蛰居在黑暗中与土壤耳鬓厮磨,默默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一切灾害都伤不了它的筋骨。
待到秋天,它给了饥肠辘辘的农人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拯救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命,自此,我对地瓜刮目相看。
记着小时候,地瓜一直主宰着我家的餐桌。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家可以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种植任何作物,到处庄稼葳蕤,满地果菜飘香。小麦稻谷,瓜果蔬菜,应有尽有,样样丰盈,而在灾害时期帮人们度过危机的地瓜,却像庶出的孩子,受到了冷落,人们只是偶尔吃点打打牙祭,地瓜成了餐桌上的点缀。
但我仍然不改初衷,难忘地瓜的救命之恩。吃它,不仅温暖肠胃,也有心灵的充盈。每年,我都要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种地瓜,除了我们老两口尽享口腹之欲外,还要做成地瓜脯,甜蜜可口可与柿子饼媲美,成为居住在城市的儿孙们回家过年的心头爱。
然而好景不长。2009年,烟台国际机场在我们的村边破土动工,责任田全部被征用,再也无法种地瓜了,这不仅是对味蕾的薄情,还有心理上的饥饿,让人寝食难安。
妻子看到我失魂落魄的样子觉得好笑,说,现在市场上什么东西没有,你不会去买?但一定要买耩地的地瓜,甜,别买错了!
真是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不就是买个地瓜吗?又不是买金瓜银瓜,谁还不会买?
地瓜按其生长地域可分为耩地与泊地两种。耩地的地瓜,是指种植在丘陵梯田上,或地势较高的土地上。由于这些土地常年缺水,地瓜长得个头小、产量低,但含糖量高,吃起来香甜;而泊地一般分布在河流两岸,地势低可灌溉,长出的地瓜个头大、产量高,但糖分少、口感差。
农贸市场卖地瓜的还真不少。“这是耩地的地瓜吗?”我直来直去地问一位卖地瓜的中年妇女。“没错,你看这地瓜个头不大,溜光水滑的,不是耩地的不要钱!”她深谙商道,信誓旦旦,让你无法找出质疑的理由。“我的也是耩地的!”“俺也是!”卖者纷纷推介自己,希望快快出手。
卖的多买的少,便有了挑选的余地。我以“个头小颜值高”为标准,很自信地挑选了两份地瓜共百余斤,装上三轮车,回家向妻子邀功请赏。
不料,妻子一边翻看筐里的地瓜,一边摇头叹息,你种了一辈子地瓜,怎么连耩地和泊地的地瓜都分不出来?这些地瓜都是泊地的!我说不可能,我是精挑细捡的,这么小的地瓜,又光滑,怎么能是泊地的?妻子说,我不和你抬杠,以往泊地栽地瓜,是直插秧苗,只结两三个,个头大。现在都改为平插秧苗,结一串,个头小,光滑,与耩地的地瓜长相差不多,但耩地的地瓜粗糙一些。一席话说得我心服口服,没想到天天同食共寝的妻子竟然懂得这么多农科知识,而我却整天打壶不认锡,自愧不如啊。
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再去买地瓜,我就多了些心眼。“你这地瓜是耩地的还是泊地的?我可要泊地的,烧点火就烂,省柴火。”我逆向而为,开宗明义,以谎言打探虚实。那些卖主先是一怔,但很快就回过神来。“泊地的,泊地的,你买吧。”“我们家的地在河边,是泊地。”卖主纷纷表态,几乎众口一词。唯有旁边一位年约八旬的老者听我说要买泊地的地瓜没有吱声,投来失望的眼神,然后用他那粗糙的双手擦拭着地瓜上的泥土。
我走向老人的摊位,看到他头发蓬乱,满脸的皱纹里,收藏着辛劳稼穑的五味俱全。他身边放着两个圆筐和一条扁担,能够想像出老人挑着两筐地瓜、步履蹒跚的样子。是子女不孝,还是孤独无依,如此高龄还在为生计奔波?我不忍心触及老人的酸楚,只想告诉他,无论你的地瓜是耩地还是泊地的,我都会全部购买。不料老人先开了口:“兄弟啊,我知道你想买泊地的地瓜,可我这是耩地的呀,做人不能说谎啊,你要不嫌弃,贱点卖给你吧。”一番话让我感激涕零,也令我无地自容。我实话对他说,老人家,是我说了谎话,我就是想买耩地的地瓜啊。
回家后妻子很满意,问我这傻瓜脑袋怎么开窍了?我说,得益于一位老先生的指教,傻到极致是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