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东巡第一站是哪里

2024年12月24日

邢纪波 公孙羊 孙秀芳

秦始皇三次东巡到烟台,这段历史,烟台百姓几乎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秦始皇每次到胶东,都是从黄县(今龙口市)入境。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过邹,登泰山祭天,上梁父祭地”“并勃(渤)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而去。”

《史记》中还明确记载:就是在这次东巡中,“齐人徐市(福)等上书,言(渤)海中有三神山,曰蓬莱、方丈、瀛洲”。换句话说,秦始皇到胶东来寻访长生不老仙药的目的地,起初并不是蓬莱。

秦始皇东巡首先奔赴的地方才是他最初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哪里?

史书记载是莱山。

是那个以机场闻名,后来成为烟台一个区的莱山么?非也。

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解释胶东的“莱”字。

胶东古地,含有“莱”字的地名颇多:莱阳、莱西、蓬莱、莱州、莱山、胶莱河等等。但这些“莱”字是有“辈分”的。

辈分最小的是莱山机场和莱山新区的“莱”:民间传说,早年间忽有一山飞来落地,于是给山起名“来山”,后又因山上草木茂盛,于是加草字头,变为莱山。

莱阳莱西的“莱”,得名于当地的一座山:现在莱阳城北的旌旗山,早年就被称为莱山。莱阳古称为昌阳,五代年间,避讳皇家父名不敢称昌,而改山名。

莱州,是汉朝设立东莱郡时得名的,它已经同古“莱”字有了血缘关系。蓬莱是汉武帝直接命名的,它的得名,除了同古“莱”字有血缘关系,还因为蓬莱本就是海中三座仙山之一“蓬莱”的名字。

但这些都不是“莱”字的本源。辈分最大最古老的“莱”,是“莱夷”的“莱”。《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胶东半岛,原住民就是“莱夷”,也就是商周时期的“东莱国”“莱子国”“莱侯国”。

他们为什么称呼为“莱”?那是因为“莱国”境内的都城——归城,附近有一座“莱山”。

这莱山是很出名的,不光因为是都城之山,还因为它是“神圣之山”,它是齐国到秦朝一直膜拜的“八主”之一“月主”所在地。

“月主”又是谁?她正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大名鼎鼎的嫦娥!

嫦娥,和她的丈夫后羿,都是古代胶东地方的人。“用强弓射落天上九个太阳”的后羿,传说就是莱夷人。夷,《说文解字》解释是“从人从弓”的意思,具有悠久造弓历史的部落才能出现后羿这样使用弓箭的大力士。

嫦娥服食了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之后飞天奔月,这个故事在中原大地上流传甚广甚远,连秦始皇也为之心动,于是,东巡“寻找长生不老仙丹妙药”的首选目的地,就落在了老黄县的地面上,而莱山,自然也就成了秦始皇到胶东的第一目的地。

为表虔诚,齐国百姓尊称的“八主”(天、地、日、月、阴、阳、兵、四时),秦始皇尽量都拜到。但史书上记载,月主祠,秦始皇到过两次,汉武帝到过,汉宣帝到过,唐太宗李世民也到过。可见,当年供奉嫦娥的月主祠,风光曾不可一世!不知道今天的月主祠怎样了?我们决定一探究竟。

莱山,位于今龙口市黄城东南12公里,在七甲、兰高、东江镇交界处,方圆5公里,横贯龙口市东南。莱山之南有芝水,故又以“芝阳”代称黄县。《汉书·地理志》称:莱山松林莱山祠,又名莱阴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它南连火山,北接归城,东与王屋山相望,西和杏花山为邻,东西绵亘数公里。莱山虽然海拔不高,但在中国古代,它却与泰山、华山并列,同为天下名山。而秦皇汉武曾经登临过的莱山月主祠,就位于庙周家秦始皇行宫以南约3.5公里的莱山北麓山岗上。

下午4点半,我们和龙口市博物馆副馆长王志萍同行,邀请在莱山脚下长大的龙口市美协主席姜雪峰做向导,一路驱车奔向七甲镇归城方向的莱山脚下。四十分钟便到达莱山北麓山脚下的庙周家村。驱车上山,车行近二十分钟后,我们将车停在了半山腰处一块平整开阔地。姜雪峰指着山上不远处说,我们离莱山之巅的莱山月主祠遗址不远了。

循着山间小路上行不远,便看到路边立着的一处方形石碑,上面刻着“莱山月主祠遗址”“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七日立”等字样,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后刻有介绍:全称月主真君祠,月主乃齐国八神主之一。秦始皇东巡于此祭山建祠,汉武、宣帝相继数次来此行祭祀之礼,唐代军师徐茂公曾奉旨重修,昔日禅楼云岚,香火极盛。历代骚人墨客登临题咏,褒誉颇多。姜雪峰说,此为后建的石碑,山顶还有一处,那儿才是真正的月主祠遗址。

又走了十几分钟,在沙石山路尽头,北麓的山巅,可以看到一处石碑。走近石碑,发现其与半坡处所见石碑相似,刻着“莱山月主祠”字样,只是少了遗迹两字。再看时间,为“一九九一年三月立”,较半坡处石碑早立了15年。石碑背面的说明文字经年侵蚀,已经看不清楚。

莱山多年前曾经有过山火,依稀还能见着在地上裸露着当初烧黑了的松树根枝。

石碑立处应该就是当初月主祠所在地。山上的月主祠占地不大,不远处散落着零星砖石。想必,有考古价值的东西都已被取走,但片片青色的瓦当碎片仍然令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据资料介绍,1983年,烟台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发掘此地时发现,残存遗址长9.3米、宽9.2米,以方形花纹砖铺地。石砌墙壁现已经倾塌,只存有石墙的基础,其建筑时代应该为秦汉时期吧。

据《龙口市志》记载:“莱山,古称之莱山,又名莱阴山,主峰海拔619.4米。莱山共有18大夼、72涧、20余处景观。秦皇汉武都曾登临,历代视为名山。”

月主即延光月主,莱山月主祠全称“延光月主真君祠”。供奉的月主,为齐国崇敬的八神之一。据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记载:齐有八神(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六曰月主,祠之莱山”。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黄县时,隆重地祭祀了莱山月主神,并在山之北麓(今庙周家村庙耩上)修筑了莱山月主祠。西汉时期,汉武帝、宣帝仿效秦始皇,多次来此祭祀莱山月主神。从汉代开始,黄县又在南关、泉水疃、徐乡城、唐家集等地为月神修建行宫。此后四时祭祀,香火不断。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途经莱山,亲自登山祭祀莱山月主神,许愿“如东征获胜,必重塑金身”。之后,果然凯旋,随即命军师徐茂公监工重建,将秦代莱山月主祠由莱山之上迁至山下周家村,当地群众俗称“莱山庙”。该村从此被称为莱山庙周家村,现简称庙周家村。

唐代新建的莱山月主祠位于庙周家村西南,到民国时期已成为一组古建筑群。祠内共有殿宇二十五间(山门殿三间、马殿三间、圣母殿及佛殿五间、正殿三间、后殿五间、东西两廊各三间),僧房十二间。莱山月主祠坐北朝南,山门外建有龙壁和戏楼。祠内共有三进院落,南面为山门殿,山门殿北面是圣母殿,圣母殿北面是正殿。殿内正中供奉一尊月主神铜像,高约二米,重约一吨。神态安详肃穆,左手持青莲花,像前牌位上书“延光月主真君之位”。正殿的北面是后殿。第一进院落东侧有一响马石,用石头敲击,会发出铿铿的声音。第二进院落西侧有一棵巨大的千年柏树,树下有莲花石,顶端上嵌有“松仙之神位”牌位。莱山月主祠到明朝时已倾倒颓坍。黄县士绅们曾集资进行过重修,并在祠内立有一座“明重修莱山月主真君祠碑记”。

1947年,莱山月主祠拆除,这里成为庙周家村的小学学校。回程途中,姜雪峰指着几间路边村落的房子说,这就是莱山庙的旧址。如果没有人介绍,路人已是完全找寻不到当年所建莱山庙的模样了。

几千年来,莱山月主祠都受到当地百姓的尊崇和祭祀。据说早年古历三月三庙会日,周围百姓便云集祠内,进香看戏,人流如潮,香烟缭绕,热闹非凡。每逢岁旱,当地官员会携百姓在莱山月主祠和秦始皇行宫前设坛祀雨,武将出征也多到此拜祷辞行。

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十一月,登州卫指挥戚景通(戚继光之父)奉檄剿匪,守备邹县(今邹城市),途经莱山,登叩祭祀祈求莱山月主神保佑。凯旋东归之后,于第二年八月写过一首七律《过莱山》,他在诗中发誓“重来勒石答神明”。

历代名宦文人赞美莱山月主祠的诗作也很多,被《黄县志》著录的有二十余篇。其中,黄县县尹孔文贞著有《题莱山二绝》,其一曰:“延光庙古惜无碑,青史思来可定谁。惟有乡民酬重德,时招香火到灵祠。”其二:“流传祠后有孤坟,何代王侯是此君。社散荒坛人迹静,啼鸟声噪日将曛。”到了后世,县人范联芳在《莱山庙考俗辩》一文中解释说,莱山祠后的孤坟“即秦皇封土祭山处”。

一座莱山月主祠,仿佛半部秦汉史。记得到北京中国航天指挥中心参观时,大厅迎面是一幅壁画,浮雕的是中国历史神话人物,第一对人物就是嫦娥和后羿。但是在其他地方,我很少看到嫦娥的塑像。如今,烟台和龙口都有这样一处“得地独厚”的文化遗迹,如果能独辟蹊径,打造一处“月主文化博物馆”,岂不是传承烟台历史文化的一桩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