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眼下已经进入“数九”寒天,保暖衣物进入销售高峰期。面膜衣、肌底衣、速热衣,让人挑得眼花缭乱,自发热、远红外、石墨烯,听上去充满“科技与狠活”。还有一些商家宣称,保暖内衣中运用了这些“黑科技”,在零下40℃穿都不会冷。这些“黑科技”到底是真保暖,还是智商税?
“自发热”内衣真能“凭空产热”?
在冬季保暖服装市场上,很多贴身内衣标有“自发热”功能,号称服装自身可以发热为人体供暖。那么这种“自发热”内衣,真的可以“凭空产热”吗?
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院长、材料学博士王旭东表示,“自发热”肯定是有夸大的成分。所有的热量都需要一个温度差,更简单点儿说需要一个热源。如果从保暖内衣来看,人体是它的主要热源,除非服装本身带有其他的电热转换或者电热的驱动能力,不然的话很难实现“自发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热量不能凭空产生。所有的“自发热”,实际上都是借助外力发热。目前市面上的“自发热内衣”,大部分是利用纤维吸湿发热的原理。其实是吸收了穿衣者自身的水分,来达到发热的功能。当纤维吸收水分时,纤维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结合,水分子的动能降低,转换为热能释放出来。
几百元的石墨烯内衣是假的?
这两年,还有一些保暖内衣含有“远红外”“石墨烯”等科技材料,有网友说,每克石墨烯产品价值约1000元,如果完全使用石墨烯制造一件保暖内衣,保守估计成本也要上万元。因此,几百元一条的秋衣秋裤中添加的基本都不是真正的石墨烯。这样的说法是真的吗?
王旭东说:“网友说的应该是纯石墨烯的产品,现在在化纺里面添加普遍是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这个添加量还是很有限的。”
专家强调,由于添加含量较低,石墨烯保暖内衣的成本,往往不仅取决于石墨烯本身,更在于衣物原材料纤维的种类,以及与石墨烯融合的制造工艺。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保暖内衣,仍适用于“好货不便宜”原则,但也并不意味着便宜没好货。
王旭东说:“现在确实可以用较轻薄的材料实现,这些都得益于材料技术的进步。”据介绍,远红外纺织品是一种高效的保温材料。发热原理是先吸热,再放热。它吸收的能量有两种:一种是环境中的能量,比如阳光中的可见光、红外线、远红外线等;另一种是人体自身发出的能量。远红外纤维吸收了这些能量之后,会将其转换成远红外线再辐射回人体,从而实现给人体供热。
据了解,石墨烯是碳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一种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和优异的热传导性能。石墨烯纤维可以制造具有抗菌、除臭、防紫外线等功能的服装。石墨烯吸收人体热量之后发射远红外线到人体的机理,即为石墨烯保暖内衣的工作原理。
注意辨别夸大宣传及洗涤次数限定
专家表示,无论什么样的材质,都可以通过吸湿来发热,只是程度有所差异。在挑选购买吸湿发热内衣时,除了要注意辨别某些夸大宣传,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还要注意保暖内衣也是有洗涤次数限定。
在挑选购买吸湿发热内衣时,还可以检查商品吊牌信息,达标的保暖内衣会在执行标准栏里明确标注:符合FZ/T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标准。该项标准提出了两项关于吸湿发热性能的指标:最高升温值大于等于4.0℃;30分钟内平均升温值大于等于3.0℃。当湿度饱和之后,吸湿发热面料无法再提供更多的热量。
王旭东说:“理论上来讲,我们的所有产品都是有寿命的,但是标准既然有吸湿发热这样的标准,它一定是在产品标准内限定了它的洗涤次数,应该说在洗涤次数内,它的发热是要达到相关的标准,才能够声称为是这样的一个产品。”
“加绒衣裤是用胶粘的,有毒”是真的吗?
这两年加绒衣裤也很受网友们追捧,但是近日有网友说:复合加绒的保暖内衣面料是用胶粘的,不仅甲醛含量高,而且有毒。这是真的吗?
据专家介绍,“复合”就是将两种不同的面料合在一起,是一种在服装加工中的常见工艺。“复合加绒”通常是将一层普通面料与一层经过拉毛起绒处理的聚酯纤维(即“涤纶”)面料复合形成类似珊瑚绒、摇粒绒、羊羔绒质感的面料,“复合加绒”的关键在于使用的胶水。面料的复合要保证一定的柔软度,脲醛树脂、酚醛树脂类胶水硬度高,通常不会使用。
目前市面上复合面料的黏合多用热熔胶和油胶两类。其中,聚氨酯类热熔胶是服装领域最常用的热熔胶,具有黏结强度高、柔软弹性好、耐热耐水等优点,而且不会释放甲醛,符合安全标准。而一些厂家为降低成本,会选择使用油胶。油胶是用有机溶剂溶解胶水,虽不含甲醛,但残留的挥发性有机溶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消费者可通过气味来辨别,如果衣物有刺鼻气味,建议不要购买或直接退货。
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