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4日
韩允平
为了庆祝母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办学四十周年,我的古代文学老师写了一段贺词,我对其中“既手刻教材,应教学之急需;又多人挤宿,解住房之紧缺”感慨万千。条件艰苦的事暂且不说,单说说“手刻教材”的事吧。
我喜欢写字,而且还写得有模有样,从小学开始,就经常帮助老师写写画画。大字报、宣传画、标语、板报等俺都干过。初中后,不仅担负起来全校黑板报设计与绘画板书的任务,还经常帮老师刻版、油印,因此掌握了刻版印刷的全部技巧。
那时没有计算机和打印机,所有试题、练习题、辅导材料等都需要刻版,印刷。刻版就是将蜡纸放在蜡板上,用特制的蜡笔(类似钢笔,笔尖是钢的,呈尖圆形)写字。字必须用力写,油印时才会清楚,否则就字迹模糊。由于刻字时需要用力,时间不长,手指和手腕就会感到酸麻。版刻好后,拿到油印机上贴好,用油墨辊子调上油墨试印几张,调整完毕后,才能开始油印。一般来说,印刷时,需要两人配合,一人操作油墨辊子,一人把印好的材料拿走。这活儿,估计当时所有的中小学老师都干过。
初中时,我帮着老师刻印的材料有语文老师精选的课外诗词、文言文段落、试题,还有其他老师安排的数理化练习题等等,几乎每个周都有刻印任务。蜡纸都是八开的,一刻至少一张,有时甚至好几张。好在刻版过程中能顺便学习,总算没耽误学习。
高中阶段,因为学习紧张,除了偶尔帮助数学老师刻版外,其他的活动基本停止了。大学后,老师竟又慧眼识珠地看上了我的字,让我帮他刻印学习资料。于是,我的课余时间被刻版占去了不少。
上大学时,我们用的教材除了有限的课本外,很多课外资料,包括老师所用的讲义,都是校办印刷厂印刷的。校办印刷厂除了很少的资料是排版印刷以外,大多是刻版印刷。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我们的新闻写作、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课程都用过刻版印刷的讲义,音韵学用的所有讲义也都是老师一笔一笔刻出来的。巧的是,在母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办学四十周年纪念活动上,我同室的同学还带去了当年老师刻印的油印教材,有《诗家三李研究》《杜甫研究讲授提纲》等,让到场的老师和同学感慨万千。
毕业分配到学校以后,每个学期的试卷也需要自己刻印。由于我的字写得好,我所在的语文组,刻版的重任又落在了我肩上。不光试卷需要刻版油印,学生办的校园文学刊物也需要刻版油印。不过,有学生帮忙,这些刊物的刻印工作,都是我指导学生们完成的。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新型蜡纸的普及,蜡板、蜡笔使用得越来越少,把蜡纸垫在书本上,用圆珠笔稍微用力即可完成复印。
随着计算机慢慢普及,刻版和油印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逐渐发展为现在的无纸化办公。连街头上散发的小广告都是打印或印刷了,谁还有兴趣找古董级的油印机油印材料呢?蜡纸、油印机、油印品只能当作文物去回忆。时代的发展令人感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