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聚智领航

2025年01月09日

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 王宏伟

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促进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深化与知名高校合作”;

“实施科技创新‘三个一百’行动,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实施新时代烟台市高端人才引育‘双百计划’,开展‘技能兴烟’行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对此,代表、委员们纷纷亮出观点,积极建言献策,大家表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高水平科创高地,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充分激活高质量发展“智慧引擎”。

让教育事业更加温暖

2024年,烟台教育发展的鲜明注脚是:质量稳步提高。

回望过去一年,优质幼儿园占比达到75%,乡村中小学强校扩优全覆盖。建成3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烟台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首批新生入学,烟台大学新增3个博士点,滨州医学院申报山东医药大学进入程序。这些成绩和亮点让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又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市人大代表、烟台芝罘中学教师张海燕说。

新的一年,烟台将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为101所农村小学配备3.4万套午休座椅,守护好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支持烟台职业学院“双高校”建设。

对此,市政协委员、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院士工作站站长杨剑超表示:“烟台市作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先行区,实现了多个‘率先’,包括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优化调整专业设置、组建产教联盟、创建省级试验区、改革中考招生政策、建立竞赛机制等,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职业教育质量,为烟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让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4年,烟台创新动能澎湃: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24家,投用北大万华联合研发中心,2个省实验室绩效评估均居全省前三。国内首套年产20万吨聚烯烃弹性体工业化装置建成达产,全国首个封闭式“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落地……

代表、委员们表示,一项项高端科技成果、关键核心技术,一个个顶尖科创平台、产学研载体,生动彰显了烟台科创“硬实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科技创新“三个一百”行动,组建科创母基金,开展实验室体系重塑攻坚,全面推进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争设先进核能技术省实验室,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20家以上。

“科创平台具有很强的策源能力,是汇聚创新资源的硬支撑。”市人大代表、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科技处副处长孔维府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高水平科创高地,加快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实质化运作,以加强与日本关西地区科技合作为牵引,启动建设中日韩创新合作研究网络,开展一批科技合作示范项目。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支持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创新中心。

对此,市政协常委,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杰表示,今后要全力聚拢科技资源,着力加强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大力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在推进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

让各类人才尽显其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

2024年,烟台聚焦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人才需求,万华化学获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较好形成了“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发展格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新时代烟台市高端人才引育“双百计划”,建设省人才集聚节点城市。如何将这些安排落到实处,代表、委员们谈思路、亮观点。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市人大代表、山东十二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勋达表示,“人才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只有持续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扶持体系,持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积极性,全方位满足人才创新创业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省实验室与中小企业共引共用人才机制,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建强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工匠人才等重点人才队伍,让各类人才在烟台尽展其才、尽显其能。

对此,市政协委员、山东联通人力资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友说:“近年来,烟台市深入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集群,为各类人才在烟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