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父母爱情》里的谁

2025年01月13日

马素平

这是怎样的一个大院啊?

远看:大海为栅,岛礁为栏;近瞧:崎岖的山路、荒凉的山坡。那依山而建、座座“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的绿色军营迎着风霜,开门就看见了大海。

这又是谁的故居啊?

低矮的石头房子、标准划一的军用家具,孩子们或是呱呱坠地在这里,或是随母亲从老家过来。这些娃们抬头见天,低头见海,很少回父母的老家,有的就从来没有回去过。他们认为父母在哪儿,哪儿就是家,就是老家。不论是比爸爸年长的还是年少的,甚至和哥哥姐姐相仿年龄的,只要是身着绿军装、红领章、红帽徽的解放军,一律称叔叔。

这里是电视剧《父母爱情》的发生地,这里是没有院墙的海岛部队大院。它是扼守海口的天然要塞,是祖国海上的东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被称为“渤海的咽喉”“京津的门栓”。为了保卫祖国的东大门,父辈们在海岛扎下了根。我和《父母爱情》的作者刘静都是出生在这里——父母口中的第二故乡,一个岛陆面积只有6.4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55公里的岛屿,叫大钦岛。

父辈的友情源于海军炮校

我父亲和刘静的父亲刘兆贵叔叔,于1956年9月初识在烟台海军炮校的“岸炮初中级指挥员培训班”。这是一个学校适应形势要求,大力培养海防一线用得上、叫得响的过硬人才的培训班。参加学习培训的人员来自全国各海岸炮部队,被分成了四个区队,一到三区队是排级以上、营级以下的干部。因父亲是1950年8月在刚成立的青岛海军岸炮学校入学的第一届学员,属专业人员,在三区队任队长。刘兆贵叔叔当时属营级干部,是四区队的学员。这次培训学习时间较长,原本是一年制,其间因形势变化,直到一年半后他们才毕业。爸爸在这里学习的时候,和刘兆贵叔叔走得很近,学习期间经常一起上大课、出操和训练,课余时间一起娱乐、活动。其间,妈妈从东北农村带着年幼的姐姐来到烟台炮校看父亲,刘兆贵叔叔才知道,比他小好多岁的父亲早已成家……由此,《父母爱情》的故事开始讲述。

1961年3月,大钦岛守备区建立,父亲从砣矶四团调入保卫科任干事,刘兆贵叔叔自要塞机关调入军务科任科长。他们从海军战友又成为了陆军战友,继续担负守岛建岛、保卫祖国的重任。他们刚到大钦岛时,住的是原海军修建的苏式营房,还有少量部队住在简易棚户房或是当地渔民家。部队按照先坑道和阵地,后道路、码头和营房的建设顺序,几乎昼夜不停地倒班施工,时常会听到隆隆的爆破声,到处是堆放的各种工具物料。

1961年秋天,大钦守备区符合随军条件的家属们陆陆续续进岛了,我妈妈和刘静的妈妈马国文阿姨因此相识于岛上。妈妈和马阿姨都带了4个孩子进岛,因家属房没有盖好,她们都分住在当地的渔民家,一年后才住进了新盖好的家属房。那时,路是沙土的,电灯不常明,生活物资缺,特别是远离陆地,经常风大不通航,生活条件尤为艰苦。那时,岛上也没有工作岗位分配给妈妈们,她们就干点为部队官兵服务的后勤工作和一些家务劳动,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父亲曾说过:“战争年代时,我们出生入死,没有家人陪伴,思念亲人、常感孤独;和平年代,家人能团聚在一起,条件再艰苦,我们也知足了。”

妈妈随军两年后,我在大钦岛出生,大我两岁多的刘静姐已经能逗我玩了。我俩都是父母的小女儿,受父亲的宠爱比哥哥姐姐们多许多。我哥哥姐姐出生时,父母两地生活,几年才能见一次面。听父亲的战友、国防大学原教授孙茂杰叔叔讲过,那时刘兆贵科长家住在司令部单干户宿舍西侧,晚饭后他经常带刘静到单干户宿舍打扑克。刘静就在他们附近蹦蹦跳跳地玩耍,几次看见我则都是在父亲的怀抱中。

我那时太小,根本不知道父母和刘兆贵叔叔家交往的故事。直到《父母爱情》电视剧在2014年首播,我才发现剧中的那个丁参谋长和家属王秀娥的一些故事情节,怎么那么像我父母的亲身经历啊。刘静姐姐在创作感言里有这样一段话:“其实,我想说的是,这部叫《父母爱情》的小说,并没有指名道姓地说那是哪个人的父母爱情。如果你看到它的时候,能把它看成是咱们大家的父母爱情,那就好了。”原来,我们大院里无数个家庭的故事,汇集成了这部《父母爱情》故事,是“你守岛,我守家”的长岛老兵夫妇共同走过风风雨雨几十年的真实写照,让人们看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守岛夫妻,在四面朝海中相濡以沫,在柴米油盐里彼此相守……

子女的友情源于那个海岛

子女跟随父母在海岛,环境闭塞和教育等资源匮乏对我们影响很大。当时大钦岛没有初中,只有小学,念初中的大姐只好到长岛中学去住校,我二姐和小她两岁的刘静的姐姐刘军一个班。

2020年9月,央视《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访谈节目里,《父母爱情》摄制组同时邀请了我父母和刘军姐姐。我父母因年老体弱不能参加节目录制,我带了三对海岛老兵夫妇和刘军在录制现场见面了。我们同住一个酒店,拍摄期间多次在一起交流,共同回忆父母那一代守岛人的爱情故事,重温老一辈那些关于坚守和爱的温暖记忆,为他们平凡而伟大的爱情唏嘘不已。我们更为失去刘静这么一个优秀的姐妹感到惋惜和痛心。刘军姐姐上台讲述了父母爱情、姐妹之情,情深之时流下泪水,我也哽咽不已。那期节目录制得非常成功,向全国人民展示了父辈们守岛建岛几十年的军旅情怀。

从那以后,我和刘军姐的联络就多了起来,我就是想替刘静姐多叫她几声大姐,抚慰她的思念之心。

刘军姐说:“我和你二姐是同学,那年她当兵走了,我岁数小,不够当兵的年龄,着急也没用。后来毕业时我进了驻蓬莱部队化工厂,又和你三姐分在一起工作,我们两家太有缘分了。”她还说:“有一年我们参加要塞一个会议,我看见你二姐身着军装来到会场,给首长送‘机要’文件。我内心可羡慕了,告诉旁边的人,那是我同学。”《父母爱情》里就有描述女机要员给首长送电报的一些片段,不知是不是刘军姐提供给刘静的素材。

刘军姐常住北京,我们见面机会很少,但我爱好文学,写的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给她。刘军姐在化工厂时不是一名普通工人,而是在管理岗位上,有较高的文字水平。我想和刘静一样,写好的文章及时分享给姐姐指导一下,也弥补她缺失一位文学妹妹的情感。她还将刘静那几部再版的小说给我寄来三套,供我赏读和捐赠给有关院校图书馆。她说:“我们父辈这一代人,为了祖国的海防事业,默默地坚守与付出,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他们的精神。”

近两年,我们烟台的文学组织活动多了起来。有一天在一个活动中,《烟台晚报》原首席记者尹浩洋老师将他的老同事刘民介绍给我。刘民是刘静的哥哥,自此,我和刘民哥因父辈的友情加深了联络。刘民哥在报社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出版、发行经验,退休后还在一家报刊担任过主编,他会时常给予我一些文学创作的指导意见。他性格沉稳,言语不多,但谈起父母和小妹刘静,也是满满的眷恋之情。

上世纪60年代末,刘兆贵叔叔去济南任职,家人跟随住进了大城市,几年后,我与刘静姐失去了联系。2019年3月初,我去北京出差,通过父亲的战友孙茂杰叔叔约刘静姐出来和我们聚一下,恰赶上刘静姐感冒了在输液,出不来。没想到,一个月后就惊悉刘静姐姐因病去世的噩耗!后来和孙叔叔说起这件事时,孙叔叔说:“这孩子很要强,都是搞创作累的。早知道她病重,我该带你去医院看看她,了却你的心愿。”是啊,我哪里想到她的身体出了状况?我想见到这位亦伴亦邻的大钦岛小姐姐的心愿,已成终生遗憾了。

时常有朋友问我:“你是《父母爱情》里的老几啊?”《父母爱情》剧本里江德福司令员家的5个孩子,有当兵的,有下乡的,有考上大学的;有距家千里之外的,有守在父母身边的;有脾气温顺的,有快言快语、风风火火的……看看我们守备区乃至整个要塞区的这两代人,家家几乎都是这个模板,都能对上号。那时的我们,在闭塞的环境、狭窄的圈子得到朴实的教育、过着无华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过得纯真和美满,我们给各自的家庭带来了其乐融融的幸福,并把那个年代多子多福的幸福演绎得淋漓尽致。父母驻守的要塞海防是我们生长、成长的地方,更是深藏于血脉之中的精神家园。

我们共同的期待——《父母爱情》纪念馆

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今,军队、军营都随着国家与时俱进的军改有了极大的调整和改变。近年来我多次来到大钦岛,山海依旧,一切又似乎那么陌生。当年大钦岛守备区初建时,官兵们栽种的树木已成参天大树;当时随处可见的军营,现大都空置并失修。大院机关的老营房,除原守备区领导家的几栋八角房和东边的几家带院落的房子还在,其它办公和生活用房早已拆除,有的改建成了招待所、楼房。我家住的年数最多的房子——西山十五户,已归当地渔民使用。养殖生产工具堆满了房间和院子,曾经的窗户改成了门,曾经绿色的门框涂成了白色……看着曾经熟悉的家园,感慨这几十年的变迁,不由得心潮起伏,浮想联翩。长岛——曾经的海防要塞,是守岛老兵青春的港湾、生命的驿站、成长的摇篮。当与江德福司令员年龄基本相仿的父母先后离世,再也听不见他们唠叨那些有关海岛军旅生活的话题了。他们不仅带走了躯体和灵魂,也带走了他们和海岛、军旅相伴的那些百听不厌的故事和历史。他们和刘兆贵叔叔那些老战友,在天堂又聚在了一起。第一代守岛老兵的“父母爱情”真的落下了帷幕,我们引以为傲的原大钦守备区,已成为过去。

不久前,刘民大哥找到我,谈了他们兄弟姊妹们一个新的想法,要到长岛去建《父母爱情》纪念馆,要将他们父母和刘静遗留的物品捐赠给地方。其实,我这几年在写作军旅怀旧文章时,也有这个想法。我父母军旅时期的学习、生活用品,我一直不舍得丢弃,还保存在长岛老房子里。这是第一代老军人守岛建岛的生活写照,看到它们,就仿佛看到父辈的守岛经历、爱情故事和那份浓浓的家国情怀,怎能不宣传、不传承?这么多年来,凡是在长岛当过兵的人,都对那曾经火热的海岛军营生活,对曾经驻防的第二故乡,有着一种深深的眷恋。而且年纪越大,这种爱岛、念岛的情结越深,他们还想在能走动的有生之年,再回曾经驻防过的海岛看看,如果有个纪念馆,他们会是多么欣慰啊。我们不少长岛老兵的后代在父辈奉献之地扎根开花结果,已经到了第四代人了,长岛已是我们真正的故乡了。时光远去,风浪阻隔,都挡不住我们对心灵家园的爱恋!

5月中旬,我陪同刘民哥进岛选址。也许不久的将来,那个能让我们重温父辈守岛戍边生涯的《父母爱情》纪念馆,会矗立在风景如画的长岛,成为海岛军旅文化的一个新地标。若真是这样,那《父母爱情》的纪念馆可真是个别具特色的“军旅故居博物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