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年货

2025年01月14日

高润武

“黄县三村大,北马中村洼”,三个大村的集市热闹非凡,那是农村人生活的重要舞台。每当年关,集市就成了农村最具烟火气的地方。

无论晴空暖阳,还是寒风飞雪,赶集的路上总是人潮如织。小车推着孩子,自行车载着新媳,挎篮的妇女们结伴而行,欢声笑语在空气中飘荡。她们分享着家长里短,笑声纯粹而真挚,没有半分阴霾。

20世纪70年代,赶大集办年货,于农村人而言,是一场期待已久的盛会。主妇们精心盘算着家中所需,即便家境不富裕,也要让全家人过个好年,以此慰藉一年的辛劳。哪怕兜里没钱、家中无物需置办,人们也要来集市转转。

集市上货物琳琅满目,活鸡活鸭欢叫,野兔活羊待沽,国光苹果和黄县长把梨散发着诱人的果香,自制的衣物鞋履充满手做的温暖。女孩子在布老虎、泥塑彩绘老虎和糖葫芦摊位前流连忘返;男孩子在鞭炮烟花摊位处央求着大人们买这买那。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一曲生活的交响乐。闲逛者或寻思来年的种植,通过不断寻价,分析农产品行情;或憧憬未来的伴侣,就如村里一青年,奉母命到集上买韭菜,既看好了韭菜,也相中了卖韭菜的姑娘,从而成就了一段良缘。

每年必须要买的是年画、窗花和对联,当时的年画有《奇袭白虎团》《岳母刺字》等。在卧室里贴上年画,窗上贴窗花,既有教育意义,又能增添喜庆氛围。大门贴上红对联,门垛贴上红福字,承载着美好的寓意和祝愿,期盼着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安康,财源广进,生活幸福。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在农村,办年货时吃的东西总是摆在首位。猪肉和猪头肉是必备的美味,条件好一些的家庭能买整个猪头,再加上猪蹄和猪下水,那便是极大的满足。那时冻海鲜极为少见,饭桌上的菜主要以白菜为主,醋熘白菜、白菜粉条炖豆腐是常见的佳肴。

买鞭炮自然是过年少不了的环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鞭炮声象征着喜庆与热闹,鞭炮一响仿佛能驱除一切邪恶,迎来好运。我家东邻特别喜欢放鞭炮,每年都要买二百元的鞭炮。西邻全是女孩子,买的鞭炮不多,每到大年三十,东邻鞭炮声不停,西邻偶尔响一声,鞭炮声伴着年夜饭,梦醒拜年到天明。

记得那年腊月,临近年关,适逢县城大集,四哥不知从哪里借来一辆自行车,载着我去城里赶集。县城的集比农村的集大多了,货物特别齐全。人们穿着规整,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们在集上买了打冻的猪皮和猪蹄,又偷偷地看了一场电影——《佐罗》,影片中的情节,至今历历在目。

时至今日,赶农村大集依然是我特别喜欢的消遣方式。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每到年关,我便骑着自行车到集上去买年货;后来,穿着军大衣,骑摩托去购物,感觉年前不到集上买些东西,就好像缺了点什么似的,赶集已经成为我对农村烟火气生活的一种深深的眷恋。

“耍正月,闹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过年曾是农村人一年中最盛大的庆典,是辛苦劳作后的欢乐与慰藉。亲戚借机走动,亲情在你来我往中愈发深厚。

如今,时代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年味似乎淡了,平常所吃所用与过年差别已不是很大。但回首往昔,那些曾经简单而纯粹的快乐,那些为了过年而付出的努力与期待,是如此的珍贵。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我们在享受当下富足生活的同时,也时常想起过去的美好。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让平凡的日子充满阳光与温暖,这或许才是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