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就业是民生之本。2022年以来,我市通过制定新一轮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促就业等政策措施,稳就业扩岗位。目前,城乡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城乡困难人员达9万余人次,大幅创设公益性岗位为重点群体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受政策利好影响,我市失业人员存量明显降低,城镇“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得到了更好保障。
我市各级各部门从拟定政策、岗位开发、人员安置、待遇兑现等重要环节,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在统筹城乡就业、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村居善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群众满意、多方受益的乘数效应。
立足扩容提质行动需要,我市完善各项要素保障。强化政策支撑保障,出台扩容提质实施方案,制定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印发疫情防控、新时代文明实践、帮富帮扶残疾人、小型水库“巡库员”等专项岗位开发管理办法,构建起完备的政策体系;强化资金支撑保障,明确资金分担比例,压实各级资金配套支出责任,汇聚省、市、县资金合力;强化实施支撑保障,创新设计制定岗位开发管理操作规程,选取莱山区解甲庄街道先行先试、打样示范,召开全市现场观摩会,全面推广应用工作经验。
我市抓紧抓牢岗位开发管理重点环节,持续放大扩容提质效应,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与加强村居公共管理能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改善社会事业供给、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发公共服务等“五大类”岗位。安置群体聚焦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乡村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村居内“贫弱残老”四类人员,城镇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零就业”等市场化渠道难就业群体等四类失业人员,采取数据比对、政策找人模式,做到人员精准识别、精确认定,确保将符合安置条件的对象应纳尽纳。
公益性岗位的创设为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残疾人、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城乡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了专属岗位和家门口就业机会,激发了勤劳致富、提升生活质量的内生动力,切实发挥了政府兜底重点就业的作用。
重点群体收入更多了。城镇公益性岗位补贴每人每月2200元,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每人每月一般从400元到1000元不等,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上岗人员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消费能力也更加强了。从省人社厅开展的问卷调查看,72.7%的上岗人员家庭消费明显增加,73.4%的上岗人员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基层公共服务更优了。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参与乡村治理和建设,基层没人干的事有人干了,没人管的事有人管了,懒散无事的人少了,实现了民生保障与基层治理的“双赢”。
就业帮扶体系更强了。在扩容提质行动中,人社、财政、农业农村、宣传、水利等部门积极配合、统筹协调,改变了过去公益性岗位开发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标准不一致、条件不统一的局面,把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享受政策人口、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全部纳入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范围,切实增强了公益岗就业帮扶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群众满意度更高了。很多就业困难群众通过参加公益性岗位积极融入社会,获得社会认同和尊重,改善了不良情绪,增强了发展自信心,精神风貌焕然一新,社会信任感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张孙小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