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鲁从娟
当冬阳慷慨地洒下来,天地间金灿明亮,寒气也收敛了许多。在这样一个晴好的日子,我和文友们走进了海阳郭城镇战场泊村,一起感受古朴乡村的红色文化底蕴。
战场泊是一个三面环山的村庄,前面是昌水河,属典型丘陵地形。村里以王姓居多,据村志记载,这里的王姓是在明朝成化年间迁来。后来明将在此摆阵打了胜仗,故命村名“战场泊”。
战场泊村是抗战时期有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就建于该村。战争年代,这里曾是许世友将军率领胶东子弟兵进行反击战的重要根据地,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许世友在这里指挥过多次战役,让敌人闻风丧胆,这位亲民司令也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因此而不同凡响。
站在村边“胜利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铜像:一只有力的大手紧握一个大螺号,系在螺号上的红绸随风飘扬,仿佛在吹响胜利的号角。旁边,两位八路军战士的塑像极其逼真,一位战士在敬礼,一位战士在吹小螺号。
广场一侧,古树下面,有两组秋千,棚顶、支架、秋千座椅皆为木质结构,粗线条加工,古朴奇巧。两个小女孩在优哉游哉地荡秋千,小脸儿迎着阳光,灿烂如花。
村里建筑的墙壁上,到处都是抗日文化墙以及红色教育宣传栏、英模照片墙等,给人以斗志昂扬的奋发力量。在“红色历史展览馆”的外墙上,是长长的红色标语“抗战是我们中华民族争生存争人格的唯一出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大街小巷的壁画溢满战斗气息,一幅壁画上,一位八路军战士骑着烈马疾驰,旁边配字:捷报频传;另一幅壁画上,一位战士手举大刀,奋力向鬼子砍去,配字: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样的墙绘与标语,仿佛瞬间穿越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如今,大多数村民已经搬到村北的新村去了,旧村的老房子经重新修复,每户农家都有门牌,如:“参谋部”“政治部”“生产科”“组织科”“胶东军区司令部”“八路军胶东机关军械库”“野战医院手术室”等。每条街道也都有名称,如“抗战大道”“抗日街”“南海军区”“西海军区”等。村里的将军亭、古槐树、思源井是镇村之景,那棵古槐据说已有42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战场泊村一代代人的繁衍,也见证了80多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第一教学区“抗大”设在一处农舍里,里面有一排排长凳。墙上挂有“抗大校训”的牌子。黑板上,一首《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词曲并茂。同行的有戏曲协会的几位老师,他们跟随谱曲,这边唱来那边和。一户人家的门楣上有“忠勇傅芳”四个大字,里面是一方正的小院。门口展示牌上展示的内容,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许世友“赔锅”的典故。这是村民杨洪波家,许世友在这里住过。屋里,陈列着许多老物件,还原了当时的生活背景,墙上挂着军刀、步枪、军用水壶、八路军军装等。厨房更像居家过日子一样,大锅台、铁锅、风匣、水缸、陶瓷盆等一应俱全,就连许司令驻扎时吃的玉米面馒头、咸菜、野味等也进行了模型展示。当看到炕洞里还存着两棵大白菜时,恍然间,感觉大将军并未走远。
1941年,许世友将军受命来到胶东,他决绝地说:“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我来胶东就是要打仗的。”在这片热土上,他与胶东人民共同面对顽敌,同仇敌忾、英勇奋战,曾先后指挥了榆山大会战、发城围歼战、长沙堡伏击战、收复栖霞城等大小战役。
大街小巷,那一排排、一囤囤金黄的苞米穗成为亮眼的街景。粮囤是细铁丝做的,呈透明状,里面的苞米一览无遗。小巷里,一位大叔在劈柴火,脱下来的棉袄放在一旁,已经劈好了一堆不长不短的木头块。另一位老大爷握着铁锨,哼着小曲儿,在整理自己门前的半分地,一只小狗摇着尾巴陪伴左右。
漫步村中悠长的小巷,老屋、青砖、灰瓦、碎石路、文化墙、悬挂着的红灯笼,都给人以明净妥帖之感。在狭窄的老巷子里行走,无限的放松和陶醉。街巷只有两米宽,两侧层层叠叠的老房子,诉说着过往的岁月。老槐树、抗日街、胜利广场、石磨、小四合院、忆苦思甜大食堂、街巷的标语,以及院里放置的杂物,透着旧时代的气息,诉说着过往的峥嵘岁月。
我们在战场泊的街巷里找寻历史,战争的硝烟虽早已散去,那段惨烈悲壮的历史却不能被忘却。战场泊村守护红色根脉,探索打造红色旅游基地,全面展示了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如今的战场泊村,已是海阳有名的乡村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