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

——高吉波散文《蓁山笔记》鉴赏

2025年01月19日

许锐锋

继《雪地里的红棉袄》20多年来一直登上全国大、中、小学读本后,作家高吉波(笔名雨墨)先生的散文《蓁山笔记》2024年8月又被山东教育出版社选入“伴我阅读丛书”六年级上册《后园、祖父和我》中。

一篇历经时光考验、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犹如陈年的老酒,年份愈久愈醇香浓厚,耐咂耐品,耐人寻味。

《蓁山笔记》全文4000来字,与780字的《雪地里的红棉袄》的凝练相比,显得丰富多彩,宛若一道丰盛的晚餐:有人有物有情有景,于寻常琐碎中发现妙趣;中规中矩中肯中意,在世间万象中感悟人生。

话题由百年老屋引出,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老屋无人居住,被众人视为凶宅。因为僻静,因为有朋友帮忙,作家居此写作,并写出了37.6万字的长篇小说《城门》。后因老屋的院墙坍塌,屋角开裂,才无奈弃之。但老屋所在的环境和氛围,则成了日后作家择居的必要条件:清静、有水井、与山为邻。清静有益于写作,井水可以泡茶,有山可以探幽寻奇。这就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于是,有朋友为“我”荐蓁山,才有了客居蓁山和蓁山屯的经历,才有了这篇记述蓁山和蓁山屯变迁的散文佳作《蓁山笔记》。如果说桃花源有小巧山口,那么《蓁山笔记》就有进入山口后那片豁然开朗的平旷地。最可宝贵者是山井的清冽陶养了如水的人情,就那样自自然然地发生着,让未曾经验者遐想。我不禁要问:“烟台还有那么一个地方吗?”

最近几年,高吉波一直远离尘嚣,客居在福山区门楼水库边上的西水夼村,蛰居依山傍水的“半步草堂”,潜心创作,先后完成了电影文学剧本《雪地里的红棉袄》《大酒窖》《绿皮火车》等的创作和改编。在创作的百忙中,他还忙里偷闲,写下了7000多条哲思短语,由凤凰网开辟专栏《高吉波上书房·微语录》。

文如其人。读高吉波的作品,就像是与师友聊天,与智者对话,他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生活的洞悉和思考,闪耀着智慧和哲思的光芒。读高吉波,令人感奋不已的是他为人处世的低调、温润和长怀敬畏之心。有哲人说过的敬畏之心的三个境界在他的身上得到了体现。第一个境界是敬畏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则:有敬畏心的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出格的事情,这样才能行稳致远。第二个境界是敬畏他人他事并保持谦卑:敬畏不是害怕,而是谦虚的表现,一个人只有在谦虚的时候,才能海纳百川,汲取别人的智慧,完善自己。第三个境界是敬畏并懂得感恩。感恩是待人的态度,也是处世的原则,只有心存感恩,才能更好地拥抱生活、拥抱温暖。比如今年7月19日,在青岛电影学院为高吉波的文学工作室半步草堂授牌“影视创作基地”并聘他为青岛电影学院客座教授时,他就在发言中对多年以来提供便利条件、支持自己创作的张格庄镇和西水夼村干部和父老乡亲们表示深情地感谢。他说:“在今天这样一个于此刻有现实意义、于将来又有开拓意义的日子,我能够表达而且最愿意表达的,只有我的感激、感谢与感恩之情。”言辞恳切,令人动容。

高吉波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广结善缘,不管走到哪里、身在何处,身边总拥有一大帮促膝交心的朋友。也正是在与朋友的喝茶聊天中,他获得了海量的奇闻轶事,涵养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把老家的“栖霞苹果”分享给左邻右舍,他用老家的地瓜、芋头、花生、玉米饼子招待前来品茗喝茶的朋友,换来的是门外常常挂着的瓜果蔬菜和端午节一束一束绑着红布条的真正的“爱”(艾蒿)。

在创作手法上,“笔记”首先对蓁山的地理环境进行了描写——蓁山的形状,酷似太师椅,村子犹如一个人,恰如其分地端坐在那里。“人”的伸腿、置足处,既平又阔,这些年,正大兴土木,建设居民新区——这样的描写形象生动,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个风水宝地。

“笔记”中对人物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出神入化、栩栩如生。比如,一个约四岁的孩子,告诉他的父亲:连椅上要出人命;我们惊得不行,细问,才知是一对情人相拥,小孩子听男的对女的说:“我要爱死你了。”读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一声“死”字,把这个小朋友吓坏了。

又如,在“小宝井”旁,夏天的早晨,许多女人在梳头、洗衣、刷碗。她们做这些事的时候,常常哼着小曲儿,倘叽叽喳喳忽然由爆发的笑声取代了,肯定是哪个女人给同伴讲了什么荤笑话。给人以声画并茂、如临其境的感觉。

“笔记”对蓁山屯当家人安家德的描写仅用一个“忙”字,就写活了他的精明能干、无私奉献,把原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改变成如今的“蓁山花园小区”。作家曾多次诚邀安先生到家里喝茶,都因为“忙”,未能来。

《蓁山笔记》语言清新文字隽永,平白如话娓娓道来,体现出作家的文字功力和语言风格及其对文学美感的不懈追求。作家追求卓越,追求细节的完美,这种对完美的不懈追求,体现了敬畏文字、精益求精的巨匠精神,它是成就经典的重要精神支撑和实力保证。

“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用这句出自唐玄宗《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中的诗句来比喻高吉波的创作初衷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笔者感到并无不妥,亦不过分。它不仅体现了高吉波个人的抱负和决心,也寄托了他对美好未来和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即对成功有着坚定的追求,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