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5日
王锦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觉间,我尊敬的李德沂书记已离世多年。斯人已逝,可是其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其高风亮节仍皎皎如昨。
1986年春节前的十几天,我正式调入莱山镇党委,成为李德沂书记麾下的一“兵”。几天后,我便进入了角色,与镇党委、政府的几位领导一起,代表全镇人民慰问了莱山军用机场场站的子弟兵。又过了七八天——腊月二十五,一个难得的阳光明媚的上午,场站的几位领导,率领一干人等前来镇机关回访。在来访的同时,他们还随身带来一些烟酒糖茶等年货,以表心意。当时,镇机关干部大都已放假回家,只有李书记和党委、政府等班子成员以及办公室几位同志还在坚守岗位。见了送上门来的各色年货,有的人便心有所动。可出人意料的是,当天下午,李书记便安排办公室的同志,将场站领导送来的年货全数送到了镇敬老院。彼时的我,也有几分失落,但一个高大光辉的形象却在心中悄然升起。
一年半后,李书记调离莱山镇,晋升为牟平区纪委书记,几年后又调任烟台市纪委副书记。又过了几年,1998年李书记主动让贤,自主提前退休。退休后的他,相继被牟平区委、区政府聘任为风云林场管理区主任和牟平区杨子荣纪念馆筹建处顾问。工作期间,有关部门为了奖励他出色的工作成效,拟给他发放薪酬,皆被他婉言谢绝。
自李书记退休后,我与同事、原莱山镇政府的刘海波副镇长相互约定,每年正月初五,一起给李书记拜个年,借此表达我们对他的崇敬和思念之情。
2013年正月初五,寒风凛冽,雪花飞舞,我与刘副镇长相约,于上午9时许来到了李书记位于牟平城区西关村的家中。然而,令我们始料未及的是,李书记人却不在。他的老伴姜阿姨告知,李书记一大早就急匆匆骑上自行车,去了杨子荣纪念馆的建设工地,走时还将家中过年的食品拾掇了一大包,又带上事先煮好了的四五十个鸡蛋,一起带到了工地。我们在李书记家中等候了一个多小时,才见一身雪花、满脸寒霜的李书记骑车归来。
经交谈才知,为了保证杨子荣纪念馆在清明节前按时开放,李书记在年前就与工人们约定,大年初五就开工,挖坑植树,整理道路。由于食堂尚未开灶,为了保证工人们的饮食,每天他都将家中过节的食品拿出来,又一个人骑着自行车顶风冒雪,跋涉十多华里到工地送给工人。我俩开始有些不解,李书记笑呵呵地说:“比起工人来,我这几个饽饽算得了什么?”
2014年正月初五,我与刘副镇长依约又来到李书记家中给他拜年。却发现他家院门紧闭。正疑惑间,从西边走来一位邻居,经询问得知,李书记因劳累过度患病,已于十天前住进了区人民医院。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急匆匆地赶到医院,只见病床上的李书记已是面容枯槁、脸颊凹陷、气息微弱。昔日那个英姿勃发、神采奕奕、谈笑风生的李书记不见了。望着病榻上已被病魔折磨得瘦弱不堪、判若两人的李书记,我们强忍着泪水,始终未能将“过年好”三个字喊出口来。
过了良久,李书记才费力地睁开了眼睛,当看到我们二人也站在床边时,颇有些意外,稍后他的嘴角便微微漾起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他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来意。随后,他又朝着我们使劲地动了动嘴唇,从他的口形和表情中,我们分明听到了“过年好”这句响亮的问候。听着他这句饱含热情的问候,我与刘副镇长不由连连点头,一时间百感交集,克制着不让泪水落下。
四天后,噩耗传来,李德沂书记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他为之奋斗一生和无限眷恋的世界。
2025年春节伴随着空中漫舞的雪花而来,正月初五这天,我耳边似乎又响起了十多年前,李书记躺在病榻上发出的那句无声而又响亮的问候“过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