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6日
领导干部的家风,关系党风政风、社风民风。
近年来,相关违纪违法案件显示,家风败坏仍是部分党员干部“落马”的重要原因,也是贪腐行为的重要特征。有的党员干部颠倒公私、放纵亲情,将家庭变成“权钱交易所”,把家人当作“利益代言人”,甚至形成家族式腐败。
家风问题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和新表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范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现实风险?带着这些问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展开深入采访。
贪腐干部家风主要表现出管束缺失、作风败坏、以权谋私等三个表征
家风建设并非小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家风建设作为人生必修课,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真正让好家风护航干部健康成长。据中纪委公布的审查调查情况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至10月,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400余名厅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中,涉及家风问题的有40余人。
通过梳理,记者发现,部分贪腐干部家风问题,主要表现出管束缺失、作风败坏、以权谋私等三个表征。
溺爱子女、纵容家属,任由“老板”“朋友”围猎亲属。有的领导干部治家不严,对家属子女一味放纵、娇惯,使其成为别人围猎自己的突破口。
例如,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原区长方庆建对再婚妻子夏某“疼爱有加、有求必应”,请托人投其所好,送礼就送高档商场购物卡、奢侈品牌衣物。几年时间,夏某购买和别人送的服装、皮包等奢侈品,价值几十万元,最贵的一件衣服花了6万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刘铁男一心想往上爬、当大官,其子刘德成从小学会利用父亲职务的影响力和权力攫取金钱。法院判决书显示,在刘铁男案涉及的3558万余元财物中,通过刘德成收受的达到3400余万元。
享乐奢靡无度,沉迷低级趣味,由风及腐酿成大祸。有的领导干部贪图享乐,作风糜烂,“言传身教”扭曲子女价值观,带坏家风,最终祸及亲人。
例如,广西钦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徐贵收受巨额贿赂,竟是为了给儿子偿还巨额赌债。徐贵的儿子徐某某因网络赌博引发系列债务和欠款问题,徐贵便疯狂收受好处费。“父亲没有做一个好榜样,在我小时候有记忆开始就经常打牌赌博,耳濡目染下,父亲可以做,我为什么不能做?”徐某某说。
“封妻荫子”,“提携”亲友,滥用手中权力为家人谋私利。有的领导干部抱有家族特权思想,将家人拉进贪腐利益链,让亲属充当自己的“代言人”,形成家族式腐败。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委原书记郑小燕利用职务便利,当起了家族“生意”的操盘手。她指使丈夫陈某提前退休,每当有人请托,便让陈某出面对接、洽谈“好处费”。她指使弟弟郑某夫妇辞去公职,成为清新区政府工程“二道贩子”,还将一些旁系亲属拉进家庭腐败圈,让亲友承接数亿元政府工程项目,郑家从中获利数千万元。
“落马”干部出现家风问题,多与其修身不足、持家不严有关
理想信念缺失,拒腐防线失守。随着岗位变换、职务升迁,个别干部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思想防线开始失守、信仰信念开始动摇。从过年过节收礼、喝酒,到纵容家属子女收钱敛财,个别人在贪腐泥潭中越陷越深。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领导干部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可能导致自身出现腐败问题,而他们的错误言行可能殃及家人。有的党员干部在忘却初心、贪欲膨胀的情况下,容易误导家族成员步入歧途,破坏家庭生态,将“个人腐”变为“全家腐”。
亲情观扭曲,家庭教育缺失。个别贪腐干部错将对家人的纵容当作“关爱”,将亲情关系异化为共同敛财的“链条”、权钱交易的“幌子”,助长家属子女的享乐奢靡风气。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研究员王希鹏说,由于工作压力大、缺乏教育意识等原因,有的党员干部缺少对家庭的关心关注,在家庭教育中处于缺位状态,有的人甚至把“为家人谋福利”当作对此的补偿,长此以往,造成家庭不正之风和亲属价值观念扭曲。
受到不良社会观念的侵蚀。有社会错误观念认为,贪腐是“有本事能弄钱”,落马是“运气不佳”“偶然牵扯”,这类不良社会观念侵蚀了部分领导干部及其家属,形成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说,有的贪腐干部受到糟粕传统思想的影响,崇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理念,在家族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没有摆正自身位置。甚至有人在以权谋私时,还自得其乐,认为是“光宗耀祖”。
干部家属监管存在困难。一些领导干部家属既非党员,也非公职人员,监管难度较大。有的贪腐干部为了增强家族式腐败的隐蔽性,将亲属长期安排在国外居住,以此躲避监管。
受访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党内规章制度明确提出“干部配偶子女不准在其管辖范围内经商办企业”等规定,对领导干部的个人重大事项申报要求更加严格,但是对领导干部的亲属只能是附带管理,而非直接管理,监管难度较大。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