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6日
孙桂廷 撰文/供图
作者(中间双手持福字者)在法国组织春节庆祝活动。
前不久传来好消息,我国的春节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告春节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节日,也是世界人民的。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可谓山川湖海、全球共庆。
多少年来,每到国庆节与春节,《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就会一波又一波地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海外的华人华侨们也纷纷唱起这首歌,来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思念。每每听到或哼起这首歌曲,我总会浮想联翩。
记得2009年国庆节期间,《烟台日报》发表了一篇我参加征文的获奖文章,题目就是《我和我的祖国》,结尾这样写道:“是啊!难怪有一支歌曲,尽管浸润着岁月沧桑,但至今唱起来仍韵味十足——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日月如梭,岁月如歌。
1984年,我第一次听到了由张藜作词、秦永诚作曲、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感到那真挚朴实的歌词和优美动听的旋律,特别能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真诚依恋,扣人心弦。
1985年,当我作为一名英汉翻译,从烟台师范学院(今鲁东大学)第一次走出国门,赴国外工作,我把这首歌与1984年春晚张明敏唱响的《我的中国心》两首词谱都抄录下来,随身带上了。或许,我们每个人心潮中都会流淌着几首难以忘怀的歌,每当我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我的中国心》,总有一种激情在澎湃,洋洋洒洒,波澜壮阔。
还记得我们中国劳务团体1987年在域外过春节,当大家在那里吃完了大年三十的饺子,我们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小春晚”,《我的中国心》一唱响,好多人流泪了,那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借了学外语专业的光,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中,我到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有些历史镜头在我的脑海中总也抹不掉……
39年前,有一次我们在曼谷看的一部影片中,外国人说的一句话刺痛了我的神经——“就像现在的中国人,穷得依然还在用自行车代步”,这分明是在讥讽祖国母亲的贫穷落后!当时,我的心颤抖了,刹那间有一种感悟,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当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在看到一幕有辱中国人的影片镜头后,愤而弃医从文。
记得1988年春节前,在阿联酋的沙迦,一位机场女职员并无恶意地说:“我不理解,你们是拥有长城奇迹的中国人,为什么要到他国做劳务?”当时,我无以为答,心头觉得沉甸甸的,像压着一块石头。
1984年英文版的《科威特时报》,在报道了该国成为年人均收入世界第一的同时,也评论了“占世界人口总数最多的中国,仍然位于穷国之列,人均收入只有……”恍惚之中,我依稀听到祖国母亲在叹息……
1987年在科威特城,当我们几个中国劳务工人利用春节假期逛一家金店时,被店主挡在门口,他说:“你们中国人,没钱就别进来!”我的脾气当即爆了,找来了警察,要他当着大家的面鞠躬向我们道歉。
人,大凡理智,谁不以自己母亲的荣辱为至要!“出国更爱国”,这话一点儿也不假。这一桩桩一件件,每每使我痛切地感到,祖国母亲的兴衰,与海外游子的荣辱是何等息息相关啊!它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到我们的肩上是祖国,我们的命运早已与自己的祖国母亲紧紧地连在一起,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担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肩头。
在科威特连续工作到第三个国庆节,同时也迎来了中秋节,我独自离开驻地,步行几公里走向阿拉伯海湾的西海岸。那里有几组礁石,我禁不住再次登上那组礁石,抬起脚跟,伸长了脖颈驰目东去——越过对岸的千山万水,就可以回到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是我们的祖国。
在那里,我低声哼起了“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唱着唱着,双眼流出了泪水。我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英文里的祖国“motherland”一词是母亲“mother”与大地“land”的组合。
我也曾在艾罕莫迪港石油城的建设项目工作过,当时那里有我们近万名中国劳务大军在施工。我们中方向资方——日本的总包公司提出了国庆节放假的要求,资方同意了,并且一起参加了我们的国庆联欢会。刚出台的一个节目,竟然有《我是一个兵》,当唱到“打败了日本狗强盗”的时候,小合唱旋即变成了大合唱,全场欢声雷动。
后来,我们有的同志担心歌词被日方人员知道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我们最后还是统一了认识:尽管我们在国外是与他们搞经济合作的,应该考虑其面子问题,但祖国的面子是最大的面子,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的身后是祖国!我们未曾忘记历史,并非是在这里要延长仇恨。正如当初我们的春联上写的,大家都是在“别亲人奔万里历险闯关,奠根基创财富为国奋战”,无论怎么说,祖国为重!
2009年11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纪念日,法国卢瓦尔孔子学院在法国曼恩-卢瓦尔省省会昂热市隆重举行成立大会。当我看到法国卢瓦尔大区主席雅克·奥克谢特带领着其所领导的五个省的行政官员,陪同当时我国驻法国特命全权大使孔泉、教育公参朱小玉和一秘刘京玉等中国外交官一起参加盛典,当我得知大区主席雅克·奥克谢特和各省省长都是我们孔子学院的理事会理事,作为首任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我,心中别提有多自豪了!
次年春节前夕,《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我写的《祖国永远是依托》,配发了我的照片,代表孔子学院向全国人民拜年,文中这样写道:“自从我背上国旗来海外赴任,就感到自己的使命既重要又光荣。每当我走进坎坷或思念家人时,总觉得有一股力量在涌动,我的身后是伟大的祖国,是亿万同胞,无论漂泊到哪里,祖国永远是依托!……”
过春节时,我的法国寓所外门贴上了这样的对联:“驻外方知祖国近,远离倍觉故乡亲”。
为了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在昂热市举行了闹市舞龙大游行。锣鼓喧天中,长长的舞龙队伍前面,是中法两国青年擎着的中国十二生肖彩幡,而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是我与昂热市负责外事的副市长奥利维亚,我们俩一起举着一个大大的中国“福”字,向中法两国人民拜年。队伍且走且停,因为喜欢了解中国文化的法国市民有时会把我们围得水泄不通,足足有两个多小时没有走出闹市区……
还记得那几场在异域举办的春节茶话会和春节晚会,当地华人华侨热情地资助了我们。当地中国留学生联合会主席刘占宇与孔子学院法国职员Auffrey等人,共同主持了《我和我的祖国》系列舞蹈与演唱,把晚会推向高潮。在场的法国观众情不自禁,纷纷加入到舞蹈行列,一曲终了又接一曲,你方唱罢我登场,及至下半夜,人们都久久不愿散去……
2011年春节刚过,我接受法国萨尔特省省会勒芒市市长布拉尔先生的特别邀请,参加了由他亲自主持的《中国,世界强国》主题研讨会。研讨会为期两天半,围绕《中国,世界强国》这一主题,很多法国的专家学者面对报告厅五百多位市民受众,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的事实。而布拉尔市长的一席话,也深深触动了我。
他说:“中国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世界上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包括我们的‘远征军’也到过那里……到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已经是满目疮痍……今天,中国不再是过去的中国。去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远远地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中国,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真实的中国,我们需要与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我为布拉尔先生的精彩演讲鼓了掌,他马上用手指向坐在前排中央、身着彩色唐装的我说:“你们看,这位来自中国的孙先生很高兴,他是我们卢瓦尔大区政府建立的孔子学院的院长,让我们大家为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当我起立转身,面向站起来鼓掌的法国公民频频作揖致谢时,作为风风光光的东方大国的赤子,那时我自豪得差点不能自已。
之前尽管曾经同法国前总统、总理、议长及其部长等政要近距离见过面,我却都没有这么兴奋激动过。我想,此时我身后闪烁着的,是祖国母亲的光环。正如歌中唱的“我的祖国和我,像大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也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我们组团到新西兰访问,晚餐后在宾馆周边散步,发现远处有几十个当地人在搞音乐派对。当我们路过那里时,琴师的演奏戛然而止,其中有一位拉大提琴的先生高声问道:“你们是中国人吗?”当我回答了一声“Yes”,他们所有人报以热烈掌声,有几个人还站起来高喊出“北京,奥林匹克!”此情此景,享受到此等礼遇,令我至今难以忘却。
76年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迎来了21世纪,我们的祖国富强起来了!振兴中华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每一位海外赤子都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母亲而倍感自豪!
曾经有人问我,你在国外住的时间比较长,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我曾经这样回答,它给了我一种凝重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的历史使命感,它使我越发深切地认识到自己的血缘、自己的种族和自己的国籍,无论我们这些游子的心在哪儿燃烧,在穷乡僻壤、在天涯海角,我们都是无可选择地和自己的祖国母亲依偎在一起!
这是因为,“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我最亲爱的祖国,你像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