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0日
重庆市石柱县三河镇三河小学是一所地道的乡村小学,这里近800名学生中六成以上是留守儿童。2013年以来,该校将足球作为办学特色,大力发展校园足球,2015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年间,三河小学女子足球队多次在全市、全国校园足球比赛中获得冠军,首批20名女足队员中,19名队员通过足球特长,陆续考上同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
三河小学校园足球是乡村学校校园足球发展的生动缩影。自2015年国家公布《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以来,如三河小学,各地校园足球翻开新篇章,探索出不少发展经验。但近期,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乡村学校校园足球正面临发展瓶颈。
要为孩子成才搭桥
三河小学校园内的一块非标准足球场上,老师正带着孩子们进行足球训练。学校足球展览馆的一面荣誉墙上,挂满了该校女子足球队近年来获得的各种荣誉。
“2013年起,学校经历了三任校长,但我们始终一以贯之发展校园足球,让三河小学足球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三河小学校长马建伟说,三任校长从硬件、师资、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校园足球,如今学校构建了3至6年级4个校园足球梯队,每个梯队吸纳16名左右高水平队员,梯队成绩稳居全市前三。“搞校园足球要有一腔热血,还需要切实支持,10多年来学校得到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共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将校园足球延续下来。”三河小学原副校长秦大华说。
近年来,三河小学以足球为底色,撬动全学科发展。“学校将废弃的足球做成花盆,让学生动手种花;开展足球主题征文写作,让学生领悟足球精神;结合射门传球等讲授几何知识等,将小足球融入大教育。”马建伟说。
“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三河小学副校长刘开学说,三河小学六成以上为留守儿童,为赢得学生家长支持,学校努力打通了学生成才通道,以足球特长生的身份给重庆多所重点中学输送学员,其中不少学员考上双一流大学、进入职业球队。学校通过强化宣传引导、树立正面典型,逐步让学生和家长建立了信心,如今进入学校足球队,已成为不少孩子、家长的梦想。
三“不”成校园足球壮大瓶颈
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当前包括三河小学在内的乡村学校的足球成绩稳中有升,但持续推进校园足球也面临不少困扰和阻碍。
资金不连续,发展足球力不从心。一位乡村学校的足球教练说:“每次外出参加比赛,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费用至少要数万元,即使赢得比赛奖金,也不足以覆盖交通、食宿支出。没钱支持,球踢得再好也只能在山里踢。孩子没有表现机会,球踢得再好也没有出路。”关于校园足球的资金,西部一位学校校长表示,虽然教育部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有一定经费支持,但由于同类学校众多,各地分配情况各异,一些学校分到的经费并不多,加之近些年,地方财政吃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也不如从前。学校办足球的资金,大部分要靠自筹,而对于乡村学校而言,筹集社会资金能力较弱,缺乏稳定资金来源,一旦资金断链,校园足球发展会面临很大困境。
师资不稳定,训练随时面临“无师可用”。记者在一所乡村学校采访时,学校的一名足球教练员因刚刚丧子请假,学校非常担心该教练后期不能继续带队而耽误学生训练。“近年来,因为工资低、地方偏远,高水平专业教练不愿意来,学校足球队频繁更换教练,更多教练是以志愿服务方式任教。”该校校长说,目前学校只有两名专业足球教练和两名体育老师,而体育老师是转岗教师,只能开展基础足球教学,很难顶上来训练竞赛,学校对此很头疼。
体制不顺畅,缺乏比赛和奖励。以赛代练是提升校园足球队综合水平的重要方式,但记者采访了解到,在部分地区,足球比赛机制还不够畅通。“学生参加了足协组织的竞技系列比赛,当年就不允许再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校园足球联赛,学校足球队一年只能踢不到20场比赛。”西部某乡村小学负责人说,由于缺乏比赛项目,学校只能“闭门造车”,让不同梯队的学生组队踢,但相互之间水平差距太大,训练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厚植校园足球土壤
多名受访教育工作者表示,真正让校园足球持续向好发展,仍需强保障、补短板、通堵点。
——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扶持力度。建议相关主管部门持续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同时完善、畅通退出机制,防范部分学校“浑水摸鱼”;鼓励、引导民间慈善项目向校园足球倾斜,撬动社会资金支持青少年足球发展;探索将校园足球发展纳入地方政府预算,配套专项资金。同时,适度提高比赛奖金额度,让部分优秀校园球队实现“以球养球”。
——探索教练入编,招人看教练证不看教师证。当前,一些学校聘请的足球教练员均由学校自筹资金发放工资,对学校来说,不是长久之计。建议探索教练入编机制,将教练证而非教师证作为入编条件,鼓励专业足球队员退役后从事教练行业,稳定足球教练队伍,提升校园足球执教水平。
——打通体制障碍,增加比赛数量、奖金额度。建议进一步打通相关体制障碍,将足协比赛和校园足球比赛活动统一规划、优化整合,增加比赛数量、提升比赛质量,真正实现全国校园足球一盘棋,防范校园足球发展“青黄不接”。 据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