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腹痛、食欲不振、失眠噩梦……

您的孩子可能得了“开学综合征”

2025年02月15日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

欢乐的寒假生活告一段落,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面对开学,不少孩子出现了情绪波动、学习效率差、食欲不振、疲劳、睡眠问题等不适表现,在临床上,被称之为“开学综合征”。

家长朋友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更快适应这一问题?记者昨日采访了烟台毓璜顶医院儿保科副主任医师葛静静,她表示,假期结束返校时,学生的“心理假期”可能还在持续,在假期中的作息极不规律,大部分生活被看电视、玩游戏、不规律的睡眠及大量的零食所充斥,这样的生活方式会使孩子留恋,想到需要再次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从而会内心焦虑,产生抵触情绪、害怕开学的心理。想要解决,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

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开学综合征”

面对开学,部分孩子会莫名出现头痛、腹痛、腹泻、尿频、发热等躯体不适症状,主要出现在上学前,放学回家或者周末便会减轻或神奇般地消失。这就是“开学综合征”的表现。

“重新迈入校园时,孩子们需要重新调整,才可以快速适应学校生活的节奏。每一次调整和适应都将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与内部资源,当心理能量不足而造成适应困难时,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烦躁、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出现头痛、腹痛、尿频、食欲不振、失眠噩梦等问题。”葛静静说,出现“开学综合征”的背后原因通常是压力变化,“寒假里,孩子们学业负担轻、作息较为随意、家长们体贴关怀加上节日气氛浓厚,孩子们的心理压力较小。开学前后,孩子们需要打起精神,面临新的学业任务、与家人相处时间变少等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增大。此外,玩电子类产品时间骤减、假期里的生物钟紊乱、睡眠不足、依赖家庭舒适圈也是一个诱因。”

家长要正确引导,不可一味斥责

要解决“开学综合征”,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安心”。葛静静告诉记者,“开学伊始,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开学前1-2周合理分配学习、娱乐、休息和运动时间,分解假期作业,避免最后赶工。给孩子安排少量的学习计划,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适当预习新学期的学习内容。执行时要有一定弹性,避免过度苛责。设定新学期小目标,降低焦虑感。”

同时要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比如和孩子一起设定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限制使用电子产品时,尽量不要仅强调‘禁止’,这样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情绪。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多与朋友多交流,帮助孩子维持和发展社交技能,让孩子感受到即使不使用电子产品,也能体会到很多快乐和成就感。”

需要提醒的是,有的孩子在开学初的几天,还会变得沉默少言、注意力分散、丢三落四;有的则变得情绪波动大,喜怒无常。“我在与家长交流时,发现很多家长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情绪急躁。”葛静静说,“这些开学之后心理不适应的表现,属于正常的‘心理波动’,孩子如果有异常反应,家长切忌表现出紧张和过度担心。”

若出现持续失眠、情绪崩溃、躯体疼痛或极端厌学行为超过2周,建议寻求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帮助,排除焦虑症、抑郁症等潜在问题。

“开学综合征”是短期适应性问题,通过合理调整大多能顺利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