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0日
伊万
一年前,伊万科维奇在天津官宣上任,签约三年,中国男足国家队的“伊万时代”拉开帷幕。当时伊万匆忙接手,就要直面3月底36强赛两场关键比赛。一年后伊万的处境几乎一样:依然是直面3月底的世预赛,只不过这次是18强赛,两场事关出线的比赛。
过去一年,伊万通过了36强赛出线和18强赛保住出线希望两次“中考”。但“伊万时代”第二年的18强赛,才是伊万这份3年合同中最重要的“大考”。当然,如果伊万能在任期内持续推进并完成国足的迭代,也算不辱使命。
成绩评估,先抑后扬保住希望
一年前,伊万在就职新闻发布会上承诺国足“会踢出更出色的成绩”。他完整阐述了执教理念和计划,希望国足主打攻势足球,提高效率,带着求胜信念比赛。但毕竟仓促接手,伊万甫一上任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熟悉球员边磨合战术,甚至还要因老将伤病和状态问题,同时兼顾新陈代谢。
国足“伊万时代”元年,基本分为两个阶段。前半年“低开”,在主力老化、归化球员状态低迷、对国脚和对手都不熟悉的情况下成绩不佳。首秀就两球领先被新加坡队主场逼平,造成36强赛出线全面被动。所幸运气眷顾了伊万,国足惊险晋级18强赛。但18强赛开局3连败,几乎耗尽外界对伊万的耐心。客场0:7惨败给日本队,主场1球领先还多1人情况下被沙特队绝杀,客战澳大利亚队又是在领先后再次被翻盘。伊万在半年里仅有4次集训的情况下,一边熟悉球员磨合战术,一边要对阵亚洲四强证明执教能力。战绩不佳让他承受着巨大舆论压力,同时在临场应变方面,他也有颇多值得商榷之处。
即便执教的前半年让人非常失望,伊万还是在中国足协和体育总局不断理顺国家队管理模式的帮助下,通过努力开始让外界看到希望。正如伊万期间接受采访时明确表达的那样:他从未气馁和放弃,始终在努力调整战术,深入了解球员,给予年轻球员更多机会。以10月主场2:1击败印尼队为分水岭,国足在“伊万元年”终于看到触底反弹的希望。连胜印尼队和巴林队让国足保住了18强赛出线希望,也守住了国足能战胜低排名球队的底线。
相比“边摸索边实战”的2024年,今年伊万早早为国足制定了全年计划,包括1月考察式集训,中超新赛季提前举行和国足3月大阵容到西亚提前备战。可以看到,这半年伊万的工作更细致,对国足更熟悉,对未来更自信。
建队评估,加速推进新陈代谢
无论是伤病、状态等客观原因,还是主观意愿,国足“伊万时代”元年除了保住18强赛出线希望,最大亮点就是加速推进了新陈代谢。年轻化是伊万执教国足的主要目标之一。去年3月“伊万时代”首份国家队大名单,26名球员有12人年龄在30岁以上,全队平均年龄高达29.6岁。
去年伊万带队首战新加坡队,首发阵容7人超过30岁,25岁以下只有朱辰杰1人。之后,伊万不断考察并给予新人机会。36强赛客战韩国队首发阵容已有5人在25岁以下,包括之后逐渐在国足站稳脚跟的拜合拉木、谢文能、蒋圣龙、朱辰杰,而胡荷韬、汪海健后续都得到了出场时间。国足连胜印尼队和巴林队,这些年轻球员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为了备战本月下旬的18强赛,伊万征召了33名球员,“00后”球员多达11人,占据全部球员人数的1/3,包括了在U20亚洲杯表现出色的王钰栋、刘诚宇。虽然此次随队西征的年轻球员之中的大多数,都不会出现在18强赛的23人比赛大名单内,但这次集训对他们而言是宝贵的成年国家队大赛备战体验。
伊万的任务核心是带队晋级世预赛下一阶段,目前来看,他还是通过务实策略和新老交替稳住了球队下限,但未显著提升上限。新的一年里,他需进一步磨合年轻球员、优化战术多样性,进一步加强国足在面对亚洲强队时的战斗力。若能在此过程中兼顾成绩与长期发展,其执教价值将更受认可。 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