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4日
徐滔
桃花水,鱼虾肥,美不美,开春海鲜第一嘴。赶春潮的渔民们,趁着风平浪静的好天气,撒出今年春汛的第一网。
旭日东升的早晨,出早潮的闯海人“呜呜”地开着船上的“稳车”,一圈一圈地往船上吊网。起网、出水、吊包,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哗啦”一声,鼓鼓一大网的鱼虾把机帆船的左右赶樘都堆得满满当当。
杂七杂八的海鲜之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春天的第一鲜——八蛸。长岛人用八蛸做出了数不胜数的美食,包包子、包饺子、擀面条,生鲜吃、水煮吃,辣炒的、烧烤的、凉拌的,姜汁的、蒜蓉的、红烧的、麻辣的,南甜北咸,风味迥异,令人胃口大开,非常解馋。
长岛的八蛸,有“短腿蛸”和“长腿蛸”两个品种。不论腿长的“活闪婆”,还是腿短的“三寸丁”,逮(抓)着了就算是“逮”(吃)到了,花样翻新的“逮(吃)法”,足以让你大快朵颐,大呼过瘾,美美“逮”(吃)一顿,好几天都回味无穷。但是对长岛老百姓来说,好看不垫饥的这一些“蛸操作”,都不如包一顿大皮大馅的八蛸包子来得实惠。
像八蛸这样老幼皆宜、人人喜欢的食材,一定要有地位相当的山菜搭配才叫绝配。这个季节的长岛,唯一能与八蛸做到同步端上餐桌的山菜,是那少之又少的“山里会”。
在长山列岛,“山里会”在不同的岛上有不同的叫法,什么“天雷星”“天类星”“山里棍”,名号相当不少。“山里会”颜色和形态大致有些像韭菜,但韭菜是扁状的叶颈,区分还是比较容易的,最容易弄混的,是跟另一种叫“山择蒜”的野菜极为相似,弄错了,包的包子就会有一股特殊的辣蒿味道,会把不适应这种气味的人顶得鼻子难受,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好好准备的一顿包子,瞬间变成难以下咽的异类。
“山里会”耐寒耐旱,生命力顽强,随遇而安,不论春天有没有雨水,都能从山坡上的青草堆里稀稀拉拉冒出芽来,由于长得又细又小,掐一上午也不一定够得上半斤八两。正所谓美味不可多用,因为“山里会”少,才显得金贵,如果上市场去买,最贵的时候价格将近二百元一斤。
在长岛,人们对“山里会”钟爱有加,搭配其它食材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美食,但最受大家追捧的,还得数“山里会”包子。
“山里会”钟爱油香和肉香,为了提升鲜度,人们会搭配适量的海鲜作为馅料。在众多海鲜中,八蛸牵手“山里会”堪称绝配,用长岛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两好交一好”。用八蛸调制的“山里会”馅包子,是长岛几百年来的经典美食,那长岛渔家独有的味道,能让一大片吃货为之倾倒,鲜香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萦绕在人们的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山里会”这种野菜,不光味道能够霸住你的胃口,据说还有解毒的特殊功效。小时候每次上山采“山里会”,经常听到不同的大人们讲过同一个“山里会解除廷鲅鱼毒”的故事,所以在孩子们的认知里,“山里会”既是渔家餐桌上的美味,又是具有药物性能的“山珍”。
在长岛,想要包一锅鲜溜溜的正宗“八蛸山里会”包子,调制馅料尤为关键。将鲜活的八蛸切成碎块,与五花肉、花生油、食盐等一同煨制。接着,要仔细剔除“山里会”中的杂草枯叶,洗净后切成寸段,放入盆中,红白绿相间的包子馅,光是看着就诱人无比。在最后的调制环节中,要一边搅拌,一边再适量添加调味品,调控咸淡靠盐,保鲜提香靠油,不多不少这两样就足够用,其他什么这个料酒那个鸡精,在长岛的山珍和海味跟前都是画蛇添足。过去在你吃咸他吃淡的大家大口人家,包子馅如何调制,全凭家庭主妇的感觉。
“八蛸山里会”包子的面皮制作也有讲究。用温开水烫面,使其软硬适中。蒸煮时需把握好火候,水开后蒸煮5分钟,热气腾腾的“山里会”包子就可以出锅了。“八蛸山里会”包子有山珍、有海味,有荤有素,营养丰富。荤素搭配的包子馅,包裹了大海和山野的原汁原味。一个个“大发发”的“八蛸山里会”包子,凝聚了山菜和海鲜的精华,长岛人喜欢把它们称作最美味的“天作之合的绝配搭档”。轻轻掰开,浓郁的鲜香扑鼻而来,咬上一口,鲜嫩爽滑的口感令人陶醉,鲜溜溜的汤汁在嘴里荡漾,挑逗着舌尖上的味蕾,不论大人孩子都忍不住垂涎三尺,全家人闷头大快朵颐。
长岛的“八蛸山里会”包子,多吃不会长肉,常吃不会腻歪,是这个春天非常难得的渔家美食。言语夸赞十遍,不如亲自动手“逮”(吃)一顿,最终你碗里的“八蛸山里会”,能不能获得“五星好评”,全靠“大众评委”的评价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