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7日
刘斌
《就此别过》是作家衣向东的新作,是一篇“走心”的中篇小说,我读罢热泪盈眶,许久不能释怀。之所以“走心”,一是因为这篇小说是作家为纪念父亲而作,以此缅怀一生朴实、真诚、大爱的父亲,既圆了作家的梦,也圆了他父亲的梦;二是在以“父亲”为主题的小说中,作家以梦幻与现实结合的手法,用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巧妙的布局,吸引读者如饥似渴地追读下去,最终被父子情深所打动。
一
衣向东是著名的军旅作家,在平常人眼中,他应该胸怀天下,不会纠缠在平常人的情感之中。事实恰恰“违背”了我们的认知,在《就此别过》的创作过程中,作家说他多次在夜深人静、面对电脑打字的时候泪流满面。
《就此别过》这篇小说节奏紧凑,带入感强。父亲去世前交代的两个遗愿:“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与“关心高中女同学”是小说的“明线”,而那张日记本中写着日期的卡片与父亲口中“不可饶恕的事情”成为小说的“暗线”。这两条线明暗交织,却又合情合理,用一个个疑团逐步揭开父亲真实的目的,从而展现了人与人之间那种朴素的情感和真诚的大爱。
父亲去世后,“我”无论在家中的沙发上,餐桌前,还是小花园中的躺椅上,多次幻化出父亲的身影与对话。这更多的是父亲对“我”能否完成他的遗愿的期待与催促。“我”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正是在世时父亲的所作所为,这种劳碌既是对父亲心中遗憾的抚慰,也是对心灵受到伤害的母亲的精神补偿。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为父亲带走了“我”太多的思念与牵挂,所以“我”多次出现幻觉,顺理成章,自然恰当。
父亲曾经的懊悔与那张神秘的纸条,成为小说吸引读者的两个“大梗”。为了追寻答案,“我”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随着一个个谜底的揭晓,小说如抽丝剥茧般把“真相”展现在我们面前。
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这个秘密或许连最亲的人都不能告诉,一生只能沉在心湖之底。当“我”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寻找到想要的答案时,面对的却是一次次无能为力的伤悲与遗憾。
巴金说过,“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是文学和人的一致,就是说要言行一致,作家在生活中做的和在作品中写的要一致,要表现自己的人格,不要隐瞒自己的内心”。《就此别过》这篇小说没有特别的写作技巧,最大的技巧就是字里行间折射出的人间真情。父亲与女同学王阿姨之间高中时的关爱与误解;“我”多次为父亲纪念章而四处求人,到处奔波,查找资料;为了姐姐女儿的工作而不惜放下面子;王阿姨儿子面对自己的冷酷无情,对自己母亲的冷若冰霜;王阿姨祭奠父亲时的泪流满面……这一个个场景,无不映照着人性的光辉,留给读者对人生价值的思索,对人性灵魂的拷问,对人间大爱的感悟。
一篇优秀的小说最打动人之处除了精彩的故事情节,就是盈满诗意的语言。语言是小说的血脉,气血足了,小说的“任督二脉”就能够打开,文章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就此别过》的语言仿佛春天田野中那星星点点的小花,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绚烂地绽放在读者的心中,最终铺展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二
“窗外飘雪了,稀碎稀碎的,看不到一片完整的雪花”,开篇的雪景直接切入了凄冷的画面,此时的父亲即将告别人间。“曾经熟悉的村庄,突然变得冰冷而陌生,仿佛是一张扁平的老照片,没有一丝温度”,父亲去世后,人间已经没有了温暖。“黑夜吃掉了小院的大部分景色”,表达了作者心中的落寞。“父亲使劲儿对老妈挥手,像轰赶苍蝇似的”,看似心中讨厌,实则爱意浓浓。“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被阳光照耀,还有很多阴影部分”,一语中的,道出了人间的无奈与酸楚。
一篇小说,就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当我们习惯了用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不妨用心灵去品味语言的魅力,去发掘生活中隐藏的秘密吧!
读完《就此别过》后,总有几个人物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他们是小说中架构的五脏六腑,存在着,并为小说不停地注入新鲜的血液,时时保持小说的活跃度与精气神。
父亲时隐时现,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与慢慢吞吞的母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一生耿直,为人真诚,对母亲的一往情深,痛斥女同学的儿子为其鸣不平;对“不可饶恕的事”的深深懊悔……都立体地刻画出父亲有血有肉、敢于面对现实的形象。饱受生活磨难的王阿姨,心中装满苦水:错失真爱,受过欺侮,却始终坚守初心,未敢越雷池一步,最终为真爱献出生命。被家庭抛弃的姐姐李跃进,作为社会普通的一员,艰难地生活着,挣扎着,她们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过往都是梦,未来才是真实的。王阿姨的四儿子,不明真相却相信流言,在稀里糊涂中未尽孝顺母亲之责,终将留下遗憾。热心肠的局长与收破烂的老陈,为一些陷入黑夜的人,保留着最后一抹曙光……
真情无敌。《就此别过》圆了父亲的梦想,也揭开了“我”心中的谜团。人生苦短,往事就此别过,我们当珍惜当下,珍爱亲人,莫为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