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 唤醒生活的诗意

2025年03月28日

尹爱群

在这个春风初拂、繁花待绽的美好时节,我有幸参加了一个醒春茶会。收到通知的那一刻,我的心便被期待填满,脑海里不断思索,该以怎样的姿态,与这场别具一格的茶会隆重相遇呢?

正日子来临。我满怀期待地踏入茶室,刹那间,满鼻芬芳将我温柔包裹。一面古朴的褐色茶砖墙映入眼帘,像是一位沉稳的长者,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上面镶嵌的鎏金隶书“古法老茶”,在柔和的光线下熠熠生辉,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访者发出无声的欢迎。

茶室的陈设古朴又不失典雅,家具线条简约流畅,在和谐的比例中彰显着内敛的气质,古典的韵味里也巧妙地融入了一丝现代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美学空间,感受到一种敦厚、朴实、素静又充满生机的独特氛围。

茶主人早已将茶席布置妥当,虚位以待。茶席之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案上山水”的自然意境,又融入了生活中所需的实用物件。一壶一杯一盏,一器一皿一碟,看似随意摆放,实则处处洋溢着茶主人古朴自然的审美情趣。

绿色雅致的茶巾上,盛放水果的小器皿由天然赤松薄片叠成小船状,仿佛正驶向春日的港湾;三种不同样式的品茶杯错落摆放,每一款都似在诉说着独特的故事;竹子制成的水果叉,带着大自然的清新与质朴;茶点放置在鸟巢蕨上,再用小小的蓬莱松点缀,宛如一幅精致的春日小品;还有那简单清雅的茶席花,为整个茶席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让人心生欢喜。

纯朴可爱的茶主人,带着我们依次用玫瑰花水净手,动作轻柔,如同春日微风拂面。她带领我们参观楼上的茶仓时,耐心地讲解茶的知识。原来,事茶可不简单,不仅要了解茶性,泡茶时的水温、力道等因素都会对茶的滋味产生很大影响。

茶主人准备了三份各具特色的茶,分别是三彩眉白茶、醉布朗普洱茶和滇红,用白瓷盖碗泡茶。她泡茶的动作简洁流畅,若留心观察,便能发现其中蕴含的不苟、郑重和严谨。注水时,她执起壶,在身侧静待片刻,等水沸时的波动渐渐平息,热水安静下来后再缓缓注入,仿佛在与水轻声对话,让茶汤更加安定平和。此时,水安定,主人安定,客人也在这份宁静中不自觉地安静下来。

为了避免熟汤味,出汤时茶主人会耐心等待茶汤滴尽,还会细心调整盖碗角度,将挡住的茶水尽数倒出。每一泡出汤后,她或是用茶匙轻轻翻动茶叶,为它们散热,调整茶叶层次,让未完全释出的茶叶,在之后的冲泡中继续释放滋味。不了解其中门道的人,只觉得她的动作温柔好看,而知晓其中奥秘的人,则会颔首点头,以示会意。这一切的用心,只为了让我们品尝到一杯至美的茶汤。

果然,今天的茶格外好喝,每一口都能品到醇厚的滋味和悠长的甘韵,那是大自然最纯粹的馈赠。这场以茶会唤醒春天的聚会,实在是妙不可言。茶,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它即生即灭,无法长久驻留,却又实实在在地映照着生活的本真。在日常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能奢侈地拿出半天时间来事茶,让身心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中,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经也是个热爱事茶的准茶人。我的炭炉,已许久未曾生火;紫砂壶被束之高阁,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灰尘;白瓷盖碗也被收了起来,像是被岁月遗忘。在这浮躁忙碌的日子里,我竟差点忘了生活中还有茶这样美好的存在。

其实,细致地泡茶、喝茶,就像一场心灵的修行,可以帮助我们静下来、慢下来,激发内心的觉察力,提高对生活的感知力。人在浮躁和焦虑时,眼光容易变得狭窄,局限于一些不好的角度;而当我们安静下来,观察力和感知力便会有明显的提升,看到生活中更多被忽略的美好。

在事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的起心动念,审视自己的行为习惯。借此机会,我们可以调整和养成更好的习惯,让自己不再浮躁,变得更加沉着;处理事情时更加有条理,更加圆融。我们可以试着用一颗更宽广、更包容的心,去看待世间万物;用更细腻、更安静的心,去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产生一些发自内心的变化,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那些曾经看起来不好的一面,会悄然隐退,积极的、正向的情绪便会悄然而至,成为我们思想的主导,让我们的行为更加智慧、更加理智。个体的变化虽然微小,但在漫长的时间轴上,却可能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对时代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正向意义,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人生需要不同的体验,茶会这件事,本就不是日常的琐碎,而是一次特别的邂逅,是一个美好的半天、一场难忘的体验,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美好享受。

生活本是枯燥平常的,但我们要在这平凡的生活里,活出自己的滋味和兴致。当我们的心井井有条,做事也会有条不紊,只有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就大事业。就像泡茶,我们追求的不是泡出完美的茶,而是用心好好泡茶;生活亦是如此,我们向往的不是完美的生活,而是要用心好好生活。

喝茶、烹饪、运动、写字、画画、观影、阅读……每个时代都有认真生活的人,这些生活中的点滴热爱,最终都会回馈性地滋养我们,形成一个认真生活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