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之语

2025年03月30日

牟民

平生喜欢登山、赏山,对山情有独钟。

巧的是我出生的村庄叫驼山,为什么起这个村名,源于一个传说。天帝派使者到人间考查灾情,那时候,胶东大地一片汪洋。使者骑一匹骆驼,驮着两筐泥土,走到哪儿,便撒下一把泥土,哪儿的海水便乖乖退却,瞬间出现一片黑黝黝的土地、黄莹莹的高山。使者走到我们那儿,人困驼乏,便累倒了。骆驼的两筐泥土倒在脚下,形成了两个似山的高丘,立在村南,取名为驼山。可村人却称高丘南礓,在我的印象里,南礓非常高大,是天下最高的山了。

栖霞名属胶东屋脊,大小山头两千多座,“玉簪螺髻,”形状万千,著名的有崮山、艾山、牙山,蚕山、方山等。工作后,我有幸多次登过这些山,山不论多高,只要有了山的规模,就有了山的韵味。

家乡的驼山,面貌秀气,圆圆的顶部,血脉充盈,肌肉肥厚,种什么都长势旺盛。杨柳、松树、苹果、桃树、梨树等,你只要栽下,不用管它,三两年就生机盎然。比照其它大山,我们村的小南山可说是小家碧玉。

有时候梦中把各种山浮现一遍,面相不一。冷峻威严的牙山,国字脸的方山,伸展头颅的蚕山,丰富凝思的崮山,俊俏的艾山,有的丑中带憨,有的俊美巍然,有的小巧玲珑,有的瘦削,有的肥厚,有的苗条,有的蹾实。每登山一次,深刻记忆在脑海里。但是有些山面貌奇特,你只能够远观,朦胧之中想象丰富,一种美丽顿生,可等你登上山顶,便大失所望,比如那带着帽儿的蚕山,你远看圆圆的山顶如帽子,光滑得让人想拿过来戴在头上。在县立二中教书12年,蚕山在校南不远处,抬头便见。星期天,师生一起登上山顶,弥望的却是一片凹凸不平,石头嶙峋,犬牙交错,不见草木。与远视之境大相径庭,的确不似我认识的山。我却看见了它的全貌,它的真实形象站立眼前。

山性格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点,善良温柔,从不欺生。春日它有暖暖的胸怀,夏天它备浓郁的盛宴,秋季它捧出丰硕的收获,冬时它遮挡风雪,以自己的默默护卫着子民。你只要来到它的怀抱,它都不会令你失望,向你尽情表达,豪爽地接纳你。它会拿出山珍野味,拿出瓜果李枣,拿出温热的乳汁来招待你。倾其所有,绝不吝啬。家乡的山是仁慈的,你有什么不快,可以向它诉说,它会静听你的心声,化解你的苦闷。家乡的山比海还宽容,能容天下事,偶有世人毁坏肌肤不敬的举动,山不为之动容。家乡的山会把声音脾气积攒起来,凝为碧波荡漾,滋养着大地,无害地流入大海。雨水过后,它沉静如沐浴的少女,一显温柔的羞涩。太阳下,她长发飘飘,观之可亲;雨雾之中,她朦胧神秘,窥之凝神忘返。晴空碧日,那几座名山犹如出水的蛟龙,生气勃勃,冲天而跃,令人肃然起敬。

栖霞的山面貌各式各样,性格突出,你无论登多少次,都不会完全认识它,读懂它。登山次数越多,想象越丰富,它会给你灵感,按上腾飞的翅膀。此刻,山不再为山,赏它,已达神化之境界。

守山赏山,只要一出门,山城四面有山,迈步投入它的怀抱,汲取它的仁善,回家便吃得香睡得甜。一日不见山,仿佛丢魂一般。常想,山应越长越高,越长越巍峨,心也会随之强壮。情不自禁会感恩自然,让人类不寂寞,有山陪伴。要跟山一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跟万物相融相切。人类的顽强,正是万类生命给予的。“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期望万类强盛,人类才生机勃勃。此刻山隐喻在心中,已经不是初见的山。

不管登了多少山,我从没有感觉自己懂了山,也不敢夸口自己能够读懂山。山不语,它如个沉思的哲人,需要你用一生学习解读,从心灵上感知它,直至和它水溶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