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荣刻《止止堂集》 收藏戚继光宝刀

2025年03月31日

袁晓春

戚继光是明朝抗倭民族英雄,他著有《纪效新书》十八卷本、《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十四卷本等三部军事著作,还编辑刊印诗文集《止止堂集》。

1880年,清朝登州府官方编纂《登州府志·艺文志》,重点关注的是名人著述,但在登州征集戚继光著作却很不理想。登州志局方编纂人员到戚继光的后人家里仅搜集到了一卷家书,内有戚继光的诗歌十余首及数段生平事迹,戚继光的诗文著作保存情况令人失望。戚继光的诗文集《止止堂集》在其家乡只知道书名,不见其传世。

登州志局方编纂人员向刚入翰林院的登州进士王懿荣寻求帮助。王懿荣在北京遍城搜寻,也没有搜集到戚继光的著作《止止堂集》,可见,戚继光的诗文集《止止堂集》在各地已经失传。

王懿荣是清朝后期的著名文人,他发现了甲骨文,为中国文化史的赓续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王懿荣在得知戚继光著作《止止堂集》失传的情况下,开始处处留心搜寻戚继光的诗文著作。当年王懿荣协助父亲王祖源在登州府兴办团练,去戚氏故里瞻仰戚继光“父子总督坊”“母子节孝坊”,专门到“表功祠”拜谒戚继光。

王懿荣是清朝后期难得的德才兼备的文人,他极具胆识又文采超群,作为民族英雄,在抗击外来侵略的主张上同戚继光思想相通。他以超前的眼光,搜集保存戚继光的诗文集《止止堂集》,他珍藏“戚继光刀”等文化传承行为,足以说明他是清朝后期彪炳史册的文化大家。

1883年,王懿荣在浏览翰林院公署藏书中,发现了戚继光《止止堂集》五卷本,这是乾隆年间四库馆收录的明朝底本。他如获珍宝,立即从翰林院公署借来藏书,雇请专职誊录人员进行抄录。《止止堂集》书末缺失几页,王懿荣想方设法进行了补齐,并将抄文一一进行了对照,自此他拥有了明朝刊刻的戚继光诗文集《止止堂集》的手抄本。

1889年,山东书局开始向朝野征集史上山东未刊印书籍。王懿荣随即向山东巡抚张曜报告了戚继光诗文集《止止堂集》失传情况,建议山东书局印刷该书。山东巡抚张曜采纳了王懿荣的建议,安排山东书局进行刊刻印刷。

王懿荣拿出了自己珍藏的《止止堂集》手抄本,提供给山东书局进行刻版,另外还为《止止堂集》作序。

山东书局刊印戚继光诗文集《止止堂集》,填补了自明朝后期戚继光诗文集失传300多年的空白。目前流传的戚继光《止止堂集》,多为清朝光绪年间王懿荣提供给山东书局刊印的光绪版本。可以说,正是王懿荣不懈地努力搜求,为戚继光诗文著作的传承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目前,关于戚继光“戚家军”使用的是什么式样的战刀,众说纷纭,尚未有定论。而历史上王懿荣得到的一把“戚继光刀”,是唯一传世的戚继光使用过的战刀,为厘清“戚家军刀”和“戚继光刀”,提供了难得的文物实物资料。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明清展”,陈列着一把“戚继光刀”,简介标明“万历十年登州戚氏”军刀,简介文字:“一代名将戚继光非常重视军刀的质量,这把军刀正是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时铸造的,显示出明代冶铁技术的高超水平。”

中国国家博物馆“戚继光刀”是从何而来?这得从王懿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兴办团练的经历说起。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王懿荣主动向光绪皇帝请缨,要求回到家乡山东,兴办团练抵抗日军,得到光绪帝批准后随即回到了山东。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王懿荣在返回北京时路经莱阳,与同科进士莱阳知县徐桂宝相见,意外得到了徐桂宝赠送的戚继光刀。王懿荣欣喜异常,专门为“戚继光刀”题写了长诗《戚武毅公宝刀歌》:

昔年曾刻《南塘集》,今朝喜得戚家刀。

刀轻如纸光如水,两行款识秋芒豪。

上镌万历十年字,是时公居蓟镇地。

登州戚氏岳家军,铸刀初成姓为记。

忆昔浙闽与三边,公所到处皆凌烟。

虏酒朔风不成醉,精神炯炯三百年。

几经流传济南驿,徐侯得之若拱璧。

银函未改明时装, 鹈血染苔花碧。

我今持节过莱阳,下马直上徐侯堂。

徐侯宝刀举相赠,知余团练兼御防。

千金挂树生不疑,楚弓楚得千古奇。

即今防边无二义,关东诸将何离披。

北洋舟师更无论,一掷二千六百万。

遂令穷岛逞天骄,海夹虾夷任滋蔓。

朝廷命我治乡兵,徐侯与我同岁生。

俯仰东南天半壁,酒酣斫地泪纵横。

王懿荣在回乡办理团练抗击日本侵略者之际,得到了乡贤明朝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佩刀。冥冥间两人抗倭理念相通,似有天赐缘分。王懿荣给族兄王守训写信:“在莱阳得万历十年戚武毅所配刀,此是刻《止止堂》之报也。”

王懿荣是清朝后期著名的收藏家,多年来与北京琉璃厂古董铺的老板们打交道,往来密切,在长期的买卖收藏中练就了一双慧眼。他对当时清军的各种刀具应当熟悉,看到徐桂宝收藏的这把“戚继光刀”后,与清军的各种刀剑有明显不同,加上自己的多方考证,将其定为戚继光的“宝刀”。实际上这把“戚继光刀”,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修建长城时,安排军中工匠为自己精心打制的佩刀,属于明朝高级将领的用刀。其制作精良,即使在400多年后,刀身仍熠熠闪光,具有高超的刀剑制作水平。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后,时任京城团练大臣的王懿荣,知道朝廷局势不可挽回,遂率夫人、儿媳投进自家水井中壮烈殉国。他去世后,收藏的戚继光宝刀一直在王氏家中代代珍传。20世纪50年代初,王懿荣的重孙、北京大学的王宪钧教授无偿将这把戚继光的宝刀捐献给山东省文物部门。1959年,由山东省博物馆调拨到中国国家博物馆。

王懿荣作为清朝最具民族气节的著名学者,他在对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诗文集《止止堂集》的传承、戚继光刀收藏等方面,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资料:

孙振民著《王懿荣年表》,青岛出版社,2022年版

(明)戚继光著、范中义校释《纪效新书》,中华书局,2001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