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白衬衫衣领硬挺、黑色长裤线条分明,蓬松卷发的王蓉走进采访间时,好像有什么复苏了,正蓄势待发。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信心,她好像迫不及待要开始采访,有一种想被提问的主动。
此刻坐在对面的不止是《乘风2025》的选手,还是唱《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主题曲的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学生,凭原创歌曲《云不知道雨知道》成为《中国歌曲排行榜》周冠军的“依菲”。
不过,一部分人更熟悉的是后来唱着“我不是黄蓉”一炮而红的她——王蓉,这个名字曾出现在2006年福布斯名人榜,当年的收入比刘亦菲和黄晓明都高。
还有一部分人,熟悉的是唱《小鸡小鸡》的神曲专业户,伴随她的是毁誉参半的争议。
“你可别让我共情,我不爱哭。”
灯光聚焦,话题展开,她的眼底却并不平静。
王蓉说自己的泪点这几天都快被用完了。每天只要刷视频,就能看到一堆评论。她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只是看了自己一场表演,却那么理解她,这种支持和包容很珍贵。
“或许我很像你们旁边的某一个人,又或者很像你自己本身的样子。”她说。
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也没想到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其实六年前第一季《乘风破浪的姐姐》就找过我,听说还排在前几个,但那时我没做好准备。
我参加综艺比较少,之前有一些不太愉快的经历,就更打怵。和很多姐姐们生活在一起,这个形式对我来说非常陌生。
第一季就这样被我拒绝了。后来节目播出,舞台呈现跟我想象得太不一样了,姐姐们既有竞争、又有友谊,还互相需要的那种感觉,让我好羡慕。
从那时起,我一直在盼,盼了6年。
看到王心凌、王霏霏这类唱跳歌手,她们专业素质已经非常高了,还能有明显的进步,我觉得自己也有很多可待发掘的潜力。
这个舞台太有魅力了,不管要面对多少困难和挑战,不管能走多远,我要呈现自己现在的样子。
所以收到《乘风2025》邀请的时候,我们团队都有点疯狂了,把路上的时间算进去,也就一两天能准备。所有人马上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没打算要睡觉。
我瞬间在脑子里1、2、3、4列了一个单,第一件事:我到底要唱什么歌?哪首歌才能让大家回忆起我,同时又能展现我的实力?我要怎样跟大家say hello,怎样大家才会喜欢我?
可能期盼太久了,无形中给自己很多压力和期许。我怕做不好,怕以前的粉丝失望。
那天唱《我不是黄蓉+哎呀》,有一部分是自己的选择。我想呈现唱跳的状态,这两首歌大家也比较熟悉,算是我巅峰时刻的代表。
《爸爸妈妈》原本想着留到第二轮、第三轮拉票用一下,觉得反正有机会展示。
我也没想到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神曲”的妥协
通过节目,大家想起我了、不熟悉的人开始了解我了,这是个好的开始。
公众眼中“王蓉好像消失了”很多年,其实我一直在跳舞、做歌,保持一个好的状态。
因为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我干脆把编曲、Final Cut什么的技术都拿下了,可以把脑海中音乐的每一个声部都呈现出来,还能自己剪MV。这些年写了各种音乐,风格跨度也很大,有很多实验性的东西,甚至有人因此离开我。但没关系,我心里有个声音:不要重复自己。
有段时间我在直播间唱歌,很多人会诧异。但是,为什么不呢?如果在那个时候我没有更好的选择,那直播就是我的选择。
我觉得人要学会在不同的阶段接受自己不同的条件,去做,别停就行。
有一次直播,一个半小时里我唱了7遍《爸爸妈妈》,因为总有新的朋友进来,总有新的人点播这首歌,不知道这算不算讨好型人格。
粉丝在直播间里老是“打架”。有的喜欢我以前的歌,喜欢情感向、真性情的东西,有的就喜欢《小鸡小鸡》。我知道这首歌有很大争议,但只要一唱它,直播间人数就刷到10万+。
有时候真的想问,这个世界到底要我怎么做呢?大家到底喜欢我什么?这是个挺有意思的事儿。
而且,《小鸡小鸡》这首歌是我作品里商业表现最好的,虽然词少,但是它真正出圈了。
年轻的时候我会说“神曲”是个无奈的选择,需要用它打开局面。而《小鸡小鸡》可以说是赚钱最多的一首歌,钱都被我买了设备。那时我要经营自己的工作室,不得不面对很多现实的问题。
况且,当时已经有很多类似《江南Style》的“神曲”,这个世界就是需要这样的声音,那为什么不能是我?
有时候人压力大,就需要一个简单的释放。它是无脑的还是诙谐的,这都不重要,干嘛一定要上升到心理学或者人生建设?
直播间里,已经有很多00后甚至10后的声音,他们的音乐包容性非常大,这不就是进步?这不挺好的吗?
《小鸡小鸡》几乎是那个时代这个类型的巅峰,至少让我俘获了当时尚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现在已经长大了,说这首歌小时候“抱”过他们。
整体来说,我觉得我是受益者。“神曲”其实是一种褒奖,它意味着这首歌已经像病毒一样有超乎正常状态的传播,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会忽略它。
我也并不觉得“神曲”是所谓低俗的东西,或者能磨灭谁的才华和音乐素养。但丁还有《神曲》呢,灭了他的才华了么?哈哈(笑)。
过往的很多采访里,我常说自己随时能拿出来上百首压箱底的“非神曲”,但因为过了太久,很多歌可能不会再和大家见面。
遗憾吗?其实也没关系,每首歌都有自己的命运,如果没机会重见天日,那它们就作为我的回忆,像相片一样,留给自己。
“红”与“翻红”
我暂时把大家口中的“翻红”当作一种现象。如果没有真本事,我不觉得这种现象能持续多久。
观众注意到我,我已经是幸运的那一个,这种关注更像一种航行助力,而我需要自己开动这艘船。
年轻的时候,我挺爱玩儿,精力旺盛得不得了,以为自己很懂生活。一天飞三个城市,到了晚上我们还能一块儿出去打CS,特别忙,但很开心。高速路上,把车窗打开,音响开到最大,所有人呛着风一块儿喊“爱你的心……”,特别肆无忌惮。
那时的我确实是年少轻狂,好像有无限能量、无限激情。怀念吗?肯定有,但这没意义,因为不可能再回去。
我更喜欢40岁以后的状态。激情可能没那么多,但看清了很多事情,身体也还算年轻。以前我不爱过生日,有时候太忙,不过就不过了。但现在,我放慢了速度,和朋友相聚的时候,告诉自己要珍惜现在这一刻,享受每一刻,在乎每一次小小的庆祝。
我有条不紊地把家里收拾得很干净,还学会了做饭,甚至做得不错,我妈妈都不相信,毕竟是独生子女,从小被惯大的。
比较拿手的菜是榴莲牛肉咖喱。具体做法我有改良过,不断地换食材和比例,有很多废掉的版本,直到试出最好的配方,只要你不反感榴莲,就会爱这道菜。
现在觉得,这些简简单单的小事,才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才能让你成为相对完整的一个人。人不仅是工作层面的,也不只是往前冲的姿态。
我特别欣赏刘嘉玲老师讲的一句话。她说你要想长大,你得被人欺负过才行。如果你从小就很顺、被捧着长大,不能理解别人,那你不可能真正成熟。
外界各种各样的声音,还有我自己的一些经历,我觉得是很好的锻炼。如果一个事情把你打败了,可能叫“内耗”;如果给了你一拳,你接住了,还能慢慢把它转化成积极的能量,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这不是内耗,是很好的推动力。
我好像有点“欠揍”,如果给我困难和挑战,就一下都对了。
前十几年,大家好像觉得我“消失”了。虽然我也在忙碌,但其实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区,《乘风2025》让我走出来了,所以在这点上我非常感谢这个节目。
我跟VaVa娃娃最近合作了一首歌,可能之后有机会发行。一下午时间,连创作带录制全部完成。我们很疯狂地创作,也非常开心,所有的肾上腺素、各种能够调动的东西,全部集中在那些时刻。
这是音乐该有的激情,我很享受这种感觉。
所以我从来没有停止创作。我想,就算一年写一百首歌都没人理,但总有一天会有一块云彩下雨,我相信这一点。
据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