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前沿智慧,畅想零碳之岛。
昨天上午,长岛国际零碳岛暨海洋生态文明专题会议成功举行。会议主题为聚焦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全力打造“两山”理论蓝色实践样板,为全球海岛绿色低碳治理提供“长岛最佳实践”。
会上,众多院士、学者、资深从业者依次登台,在深入探讨交流中激荡思想,碰撞智慧,上演了一场高端的“头脑风暴”,为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凝聚起强大力量。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秦菲 摄影报道)长岛具有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北方海藻场分布的典型区域,也是北方海草床分布典型区域。长岛记录在案的海藻有123种,天然海藻场14000亩。天然海藻在2019年被IPCC纳入第四类蓝碳生态系统,其中5%-10%向深海输送并形成稳定碳库,因此海藻场的修复工作是长岛增汇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秦菲)昨日上午,在长岛国际零碳岛暨海洋生态文明专题会议上,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创新发展改革案例——《浪涌长岛》新书举行首发仪式,仪式包括新书介绍、揭幕及赠送三个环节。
“2018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全国首个海洋生态文明功能区长岛综合试验区正式设立。自此,一场风生水起、蹄疾步稳的海洋生态文明改革创新拉开序幕。五年来,创新的潮水在黄渤海交汇的长岛翻涌高涨、不曾停歇,改革带来的活力,为这座胸怀59平方公里陆域、坐拥3541平方公里海域的海岛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专职副主任李明涛介绍。《浪涌长岛》从“新”处着笔,浓缩长岛五年来的探索“蝶变”历程,包括“国际零碳岛”“国家公园”“旅游胜地”“蓝色粮仓”“共同富裕”5个篇章,汇编30个改革创新案例,详细梳理长岛改革举措和创新做法,为海岛地区探索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提供有益借鉴,为全国海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试验贡献“长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