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相坤
记忆深处有一方庭院,那里承载着岳父的匠心与深情,如今却在我心中弥漫着无尽的思念与哀伤。
岳父,一位曾在木工世界里雕琢岁月的能工巧匠。早年,他的木匠铺是邻里间的热闹所在,一块块粗糙的木料在他的手中神奇地化为精美的家具,每一道纹理都诉说着他的专注与执着。随着时光的变迁,木匠铺的喧嚣渐渐沉寂,岳父便将他的心血与热情倾注于后院那方小小的天地。
徐春燕
儿时家贫,那在风雨中瑟缩的三间瓦房承载起了我全部的童年。可无论生活怎样拮据,只要有父亲在,家就充满了踏实与温暖。
父亲虽然终日劳作于田间,繁重的生活几乎压弯了他的腰,但他望向我的眼神,始终闪烁着慈爱与期许。每当我拿着奖状,像常胜将军一样骄傲地向他邀功时,他满是疲惫的脸上,立刻便会绽出比阳光还灿烂的笑容,就连那与年龄不符的佝偻腰杆儿也会瞬间挺得笔直。他用粗糙的大手兴奋地接过我递来的奖状,仿佛手捧着全家的未来和希望。他总会小心翼翼将它贴在家里满是奖状的一面土墙上。那时,简陋的家中,那面奖状墙不仅是家里最亮眼的装饰,更是父亲最值得炫耀的勋章。
李万胜
时光荏苒,转眼已过四十年。那是1985年4月12日晚,我呆立在父亲病床前,泪眼蒙眬地望着那张自孩童时代便深深印刻在心底的脸庞,没有死亡的恐惧,父亲安然慈祥,仿佛只是沉沉睡去。
父亲1937年便投身革命,参加了天福山起义。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为民族解放事业九死一生,先后担任中共文登县滨海乡党委书记、文登县九区区委书记等职。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多次流血负伤,立功受奖,却从不以此为傲,甚至极少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