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4日 第12版:半岛
  • 文坛永记“巴蜀鬼才”

    王永福

    著名的剧作家、辞赋家、杂文家,中国文坛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魏明伦,不久前离开了这个世界,告别了读者和观众。

    “没有白活的人,值得研究的鬼”,这是魏明伦生前写就的墓志铭,留给后来人深深的思索。他去世后捐献了眼角膜,把爱和光明永留人间,还留下了未完成的剧作和读者对他的期盼。

  • 一张三十九年前的合影

    姜德照

    看着这张发黄的老照片,一段40年前的往事浮现在眼前。那是1986年的元旦,我们学校所在的东昌府古城刚下过一场小雪,地面一片莹白。那时的我们刚上大一,男生宿舍在一排平房中,8个人一间。

    那个年代考上大学的人就是“天之骄子”。后来见过的资料显示,那年全国一共招收61万名大学生,一个村子还考不上一个,三里五村哪家孩子考上了,都争相传诵,考大学的难度可见一斑。当时,我们这些刚迈进大学校门半年的“天之骄子”,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沉浸在幸福的氛围中,到元旦了还没从美梦中走出来。再加上前一天晚上的新年晚会,大家那个兴奋啊,班里一位男生甚至端起一把椅子当舞伴,在现场跳起了交谊舞。闹腾到半夜,累了,熬夜了,新年那个早晨起床就比往常要晚。我们宿舍的8个人躺在床上,醒来继续“卧谈”,忘记了是谁提议:第一年上大学,咱们宿舍一起到学校大门口的照相馆照个合照吧。大家一拍即合,都开始起床洗刷,一起准备去照相。那个年月,照相是稀罕事,不是重大场合和重要事情,一般人很少照相,而且拍的都是黑白照片。既然是纪念考上大学的第一个元旦,照相自然要穿正装,照片上的我们都是一身西装革履。其实,今天看起来很平常的西服,我们那时候还是第一次穿。我上大学时,家里给我准备了两身春秋天的新衣服:一套草绿色的确良,一套蓝色涤卡。照片中,我身上那套浅蓝色西服,还是我父亲刚发的厂服。这是他按照我的身材订制的,我才有机会第一次穿这么精神的西服。我们宿舍的其他七位同学也都是第一次穿西服。来自鲁西南的老牟,就是前排那位穿深灰色衣服、看起来很老成的大哥,他是前些日子到自由市场低价买了一套,因为太便宜,布料质量有点差,衣服看起来皱皱巴巴的。别看我们都穿着小白褂,脖子上扎着领带,看起来挺精神的,说实话,我们当时还真不舍得买领带和小白褂。脖子上扎的那领带叫“易拉得”,就是往脖子上一套、拉上拉链就可以的那种简易领带,很便宜,好像2元左右一条;小白褂也不是真的,就有一个小白褂领子,叫“衬领”,也便宜,2元左右一个。这个的好处是可以买几条换着用,男生油多,领口爱脏,省得洗衣服了。那时候还时兴长头发。照片中,我们的头发都比较长,宿舍里爱漂亮的同学,常对着小镜子使劲梳头发。经过一番忙碌,到大半上午,我们终于到照相馆,留下了这张珍贵且唯一的宿舍“全家福”。

  • 父爱 让我笃定前行

    于云福

    晨曦,泛起天边鱼肚白

    第一缕阳光

    仿佛轻吻您的脸庞

    沟壑般的皱纹,写满岁月的沧桑

    每一道皱纹

    都镌刻着您近乎枯竭的身体里

    迸发着的无尽力量

    忘不了

    您掌心的老茧

    厚重、密集而粗糙

    那是经年累月的劳作

    为这个家,为妻子儿女

    留下的永不磨灭的勋章

    就是这双青筋暴突的手

  • 平淡的日子幸福地过

    鲁从娟

    小区里有位清洁工,是一位60左右岁的老大姐。她每天哼着小曲儿在小区内“巡逻”,发现一点垃圾就用镊子捡起。大风把一个塑料袋刮到灌木上,她举起镊子踮着脚尖也得弄下来。不忙的时候,她就在小区广场跳上一段广场舞,或捏着兰花指唱一段京剧,虽然达不到字正腔圆,但是很投入。那悠闲的状态,好像满小区里的人都不如她幸福。有天下午,我路过清洁工休息的小屋子,看到老大姐正坐在门口,从一捧鲜花里挑选了几枝还鲜活着的红玫瑰,插在一个装满水的罐头瓶里。一看就知道,这花一定是别人丢的,她清扫的时候捡起来,宝贝一样明媚着她的日子。尽管生活忙碌,可她依然有兴致去发现一枝花的美好。平淡的日子被她过得幸福满满。

  • 征稿启事

    本版征集优秀散文、诗歌。要求角度新颖、笔触独特、贴近当代读者审美和品位。投稿邮箱:ytrbzkb@126.com

  • 看夕阳

    王太山

    走在夏日的黄昏,追逐着夕阳的脚步,欣然抬头,放眼西望,总感觉夕阳在微笑。那是诱人的浅浅微笑。我的目光越是专注,那种视觉感越是明显。“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既然有如此美景入目,索性停下脚步,站在高高的罗山之巅,和夕阳来个不请之约,不失为一幸事也。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