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贤国 发自北京
价格倒挂现象在酒类市场中已愈发普遍,尤其是在高端和次高端白酒领域。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800元-1500元价位带的白酒倒挂比例高达32%,500元-800元价位带的白酒倒挂比例为29%,300元-500元价位带的白酒倒挂比例也达到了22%。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供需失衡,产能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导致经销商为清理库存而低价甩货;另一方面,电商平台的补贴促销活动进一步拉低了市场价格,线下消费者在线上比价的心理,使得渠道商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谈论酒类消费,“适度”“不喝酒”“健康”和“养生”成为绕不开的话题,酒业如何应对?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顾祥悦聚焦电商平台规范与“三农”发展两大议题,并结合白酒行业特点与企业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报记者 张瑜宸 发自北京
1985年,酒鬼酒以“文化名酒”的定位横空出世,首次将白酒与文化深度绑定,拉开了中国白酒行业“文化觉醒”的序幕。
四十年间,从文化酒、生肖酒、节气酒到联名IP、非遗传承,文创酒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成为酒企争夺市场、提升品牌的重要抓手。然而,热潮之下,同质化、概念化、文化空心化等问题也随之暴露。
业内认为,这一轮停产潮将使茅台镇的酒企数量从高峰期的数千家,减少到不足1000家,行业利润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标志着酱酒产业从野蛮生长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山东省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会长薛剑锐谈鲁酒发展、协会的使命担当以及鲁酒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