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0日 第A15版:烟台街
  • 百户村民 筹资建起现代学堂

    杨淳

    上个世纪30年代初,福山县(现福山区)诸留杨村尚是一个只有不过百户的小山村。和全国其他农村一样,村里人大多数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只有几户人家请过私塾先生。

    杨曰周是土生土长的诸留杨村人,他的父亲和七叔都是前清秀才,他也读过几年私塾,曾在北京等地做过买卖,见多识广。他深切感受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就萌生了要在村里盖一所现代学堂、让村里的孩子读书学习的想法。

  • 修铁路的父亲

    张凤英

    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在太行山深处茂密的丛林中急匆匆走着一个人,他扛着一个农家粗布的行李卷,身穿一件旧夹袄,单薄的裤子有点短,千层底的布鞋还是新的。虽然他个头有点矮,但是从红扑扑的脸庞和走路的样子看,他是个身强力壮的年轻村民。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这也是他第一次走出大山,离开生活了21年的故乡,要到遥远的乌兰察布去谋生。

  • A01

  • A02

  • A03

  • A04

  • A05

  • A06

  • A07

  • A08-A09

  • A10

  • A11

  • A12

  • A13

  • A14

  • A15

  • A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