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任春铭
想当年,烧碗白开水,就是那么的难。
小时候,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爸爸妈妈都不烧开水喝,全村也没有烧开水喝的人家,都喝生水。记得有一次,二爷爷来到我们家,妈妈要给他烧一碗白开水喝,愣是没有烧开,因为那时候水少、没柴禾,渴了就用葫芦瓢从破旧的水缸里舀一点凉水解渴,还不敢多舀,喝点就行。当年我那92岁的小脚老奶奶和我那66岁的瞎爷爷渴了,也要从黑暗的土炕上一点一点挪到进间,在进间西北角的水缸里舀水喝。那时候,我跟着大人艰难地生活在穷苦的旧农村,能吃上一顿粗粮饱饭,能喝上一口清凉的甜水,就算是过上了好生活。我小的时候,家里实在是太穷了,不到8岁的我,就担负起给好几个本家亲戚打水吃的“工作”,简直都快把只有七八岁的我累死了。当时,村里人吃水全靠老农民自己挖的大口井,这些井有苦水井,有甜水井,但大多是苦水井。甜水井里的水用来做饭和饮用,苦水井里的水用来浇地种粮食。全村人要想喝口甜水,就得由家里的壮劳力挑着担子,到村头的甜水井里打。他们用一根粗绳子吊着一个铁水桶,一桶一桶地往上打,再用担子往家里挑,一路上要歇息好几遍才能够挑到家。如果家里没有壮劳力,或者是村里的独居老人,就得依靠邻居帮忙挑水,这也使我联想到,当好人、做好事、志愿服务、公益慈善这些,自古以来就没有断过。夏天还好说,到了冬天,水井口结满了厚冰,打水的老农若不小心就会滑落到水井里。如今,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亲人长辈,早已经到另外一个地方享福去了,我也来到城里学习、工作和生活了,小时候靠挑水吃的地方已经彻底变了模样,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纯净自来水和智能热水器,做饭也全都实现了电气化。
□刘晓莹
歌舞《满庭芳·国色》,舞出了5种色彩,唱出了43种颜色,惊艳全场。梅红、鞠衣、松花、丁香、麹尘、缃叶、沧浪、东方亮、胭脂、缙云、福色、苏方、菡萏、纁黄、伽罗、浅云、月白、绿沉……这些传统的中国色,美成了诗,美成了画。
中国色有多美?光是读一读这些颜色的名字,就能感受到:酡颜,是“红潮生面酒微醺”,美人脸颊的那一抹红;藕色,是“红藕香残玉簟秋”,低调的浅灰里略略透出的红;苍色,草色也,是“天苍苍”的苍茫,亦是“白发苍苍”的苍凉;霜色,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满目秋意凄清;桃夭,是“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是桃花盛开时所呈现的鲜润的粉红;群青,是“如分雁荡群青过,忽挟龙湫万玉来”,是“青青四顾列群山”,尽显胸怀广阔……
□蔡同伟
今夜无眠
脑海又涌出乡思
辗转于钢筋水泥铸就的方格里
我反复抚摸故乡这个名词
耳畔叽啾着燕子的笑语
眼前晃动着老屋的影子
童年的时光
闪亮我的回忆
湿馨的烟火气
萦绕我的脑际
哦 老屋
在我的怀念里矗立
这里储存着我太多的念想
叠印着我人生最初的足迹
老屋虽然破旧
□潘云强
1961年至1964年,我在烟台一中读初中。
一中的正门在二马路,北向。西边的福山路还有一个便门,此门少为人知。为抄近路,我常走这个门。在福山路上,我常碰到一个年届花甲的俄罗斯(当时称苏联)老太,她身材高大,鼻梁挺直,皮肤白皙,深陷的眼窝下的那双蓝眼睛透出一丝丝忧郁。
□牟劲邦
过了五一节,刺槐花就开了,因为好吃,它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不过,据我了解,槐花的吃法并不太多,除了蒸、馇、包包子,似乎也没有太多花样。但如何做得更好吃,既不失刺槐花的野味,又融入现代美食风格,各家主妇自有妙招。我小时候吃的刺槐花包子,里面肯定不会放肉的,家家如此。放点韭菜,多放一勺花生油,就很好了。现在,你喜欢吃什么就可以尽情放什么了,肉也好,海味也好。
□岳立新
当梨花摇雪、桃花飞霞还在咀嚼春的翠绿,当风吹皱一池春水还在柔柔地抚弄阳光的时候,性急的夏姑娘,就已经快马加鞭飞驰在田野、乡间、河边、山峦,用纤纤素手描山画水、采花摘云,在乡间田野处处飘溢起生机和希望。农忙的村民们踏着时代的声响,脸上激荡着春的昂扬。夏天——我们走进了你的怀抱。
□王坤
静静的西海岸
宛如楚楚动人的少女
偏居于芝罘岛西侧
一条靓丽彩带
合拢成一个浅浅的海湾
碧波荡漾曲曲折折
两个顽童抬起了
一个巨大的海螺
满头大汗搬回家去
把大海的馈赠
当成自己劳动所获
芝罘岛阳主庙的暮鼓晨钟
惊动了一群海鸥
它们张开翅膀翩翩起舞
飞翔在蓝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