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紫苏
电报,是战争年代的最重要联系方式之一,如今早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偶尔在影视剧中见到发报员戴着耳机滴滴滴发送电报,那画面总让人感觉又庄严又神秘。
在玲珑红色教育基地,我见到了一封神秘的电报,这是一封记录在中央档案馆摘抄材料专用信纸上的电文,电文的全文如下:
□刘萍
父亲走了,走在新冠病毒最肆虐的日子里。那一天,是2023年1月19日,我生命中最灰暗的一天。
翻阅着父亲珍藏的泛黄了的书信,我一边默默流泪,一边幻想着他能够神奇地从书信里走出来,与往常一样和我叙说着他那比常人多了几分色彩的人生……
父亲刘德璞1934年3月出生于牟平姜格庄镇酒馆村,是家中的独子。爷爷早逝,奶奶含辛茹苦独自一人把他拉扯长大。就在父亲能够让奶奶生活好一些的时候,奶奶也撒手人寰。家中的不幸,铸就了父亲坚毅的性格。
□张荣起
参观过大型博物馆、美术馆的人,常常会接触到“镇馆之宝”这种名称和物件。作为“镇馆之宝”的藏品,往往与年代久远、价值昂贵或稀世罕见联系在一起。然而年代不一定怎么古老,物件不一定价值连城,可同样是经过像大海里捞针一样来之不易,并具有深远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的红色文化物件,也会成为“镇馆之宝”。笔者今天向读者介绍一宗亲身经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