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1日 第12版:半岛
  • 散文的创作艺术

    □王永福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集中阅读了一些名家的散文作品和相关的体会文章,从中领略了散文的创作艺术,进一步认识了优秀散文作品的内在规律性。

    记得已故文学评论家阎纲生前有一句名言:“古今至文多血泪,散文犹甚。”此话颇有道理,是深刻感悟。君不见,报章杂志散文可谓触目可见,然则动人心弦、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篇章,难得一见。我们见到的散文中,思想观点错误、政治倾向有问题的,不能说绝对没有,但少之又少,只是大多数篇章是无关痛痒的作品,如饮白开水,淡而无味。这足以说明,散文并非随意为之的文字游戏,而是呕心沥血之作。

  • 怀念大雁

    □孙 光

    电视屏上,蒙古族歌手呼斯楞的一曲《鸿雁》,唱得凄美悠扬、荡气回肠,瞬间触动了我思念与感怀的心弦。此时,我的思绪摇曳,仿佛穿越回到我的童年时代。

    那时,每逢金秋时节,我和小伙伴们在嬉戏中,时常会看到披着彩霞、排着“人”字形的列队、翩然而至的大雁群。我们雀跃着一边仰望天空,一边用小手指点戳着,计算着大雁的数量。每每遇到掉队的孤雁鸣叫着、拍打着羽翅追赶雁群时,我们会为它呐喊加油。在那动荡、贫穷的岁月里,这是我儿时一段少有的快乐时光。

  • 美哉梧桐

    □蔡华先

    上班的路上,能看到很多树,我总觉得梧桐树最美。一美,美在它的形象。梧桐树高高大大,长势旺盛,叶大荫浓,枝叶繁茂优美,白居易说它“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二美,美在它的意象。它是一种最具有文学意象的树木。寒来暑往,风霜雨雪,在不同的季节里,在不同的天气里,它随时都能诱发我心中的某种情感,让我与古人共鸣。

  • 柿子红了

    □王 坤

    从来都含蓄内敛

    也不去恐后争先

    总是在最后一个闪亮登场

    却闪耀着大牌的风采

    在人们期待已久的眼神里

    上演压轴大戏

    千呼万唤始出来

    光鲜亮丽浓妆艳抹

    红红火火笑逐颜开

    红的晶莹剔透热情似火

    黄的雍容华贵灿烂可爱

    头顶蓝天沐浴苍穹

    高挂枝头仰望天外

    圆圆滚滚簇簇拥拥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