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7日 第03版:两会特别报道
  • 打造精致舒美活力城市

    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回望处,步履坚实。向未来,勇立潮头。

    在新与旧的更迭里,过去的一年,烟台写下独一无二的成长篇章:城市更新试点通过国家验收,25个重点片区改造全面展开,“新城建”加快布局,城市管理不断优化,交通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品质提升取得的丰硕成果,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 构建全市邻里互助养老模式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盖鹏 摄影报道)长年耕耘在养老服务领域,市人大代表、烟台御花园老年公寓董事长宋华西带来“关于出台《烟台邻里互助养老管理办法》”的建议。从细微处入手,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宋华西介绍,烟台市经过六年探索,已在芝罘区、莱州市、海阳市等7个区市、72个村庄社区建设230个“邻里互助圈大家庭”,互助志愿者免费帮扶受助人超6.7万人次,累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11.8万小时,形成了“邻里互助智慧健康养老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走在前列。然而,该模式目前仍未在我市形成全面覆盖,村庄社区覆盖率仅为1.2%。

  • 赓续城市文脉,彰显文化自信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摄影报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推动文化繁荣,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对此,市人大代表、烟台百纳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海建议,在烟台历史文化街区增设历史名人雕塑,赓续城市文脉,彰显文化自信。

    去年7月,《烟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山东省批复。“国内很多城市都设有城市名人雕塑群,并将其融入周边文化基础设施、文化公园、市民活动广场中,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成为城市文化地标。建议在朝阳所城等历史文化街区增设一批历史名人雕塑。”王洪海表示,如德兴顺造钟厂创始人、开创中国钟表工业的李东山,烟台毓璜顶医院创办人郭显德,芝罘学校创办人戴德生,烟台梨园公会第一任会长、为繁荣烟台京剧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周信芳等名人。

  • 奔向乡村全面振兴美好未来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新增高标准农田8.5万亩,完成11万农户清洁取暖改造、605个村庄规模化供水改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248个……2023年,放眼山海间,果园焕发新颜,美丽乡村连线成面,乡村振兴步履铿锵,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次第展开。

  • 让更多创业人才放开手脚来烟奋斗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孙小娱 摄影报道)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人才生态环境,烟台市大力实施“人才兴烟”系列计划,出台了一系列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市人大代表、烟台一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林良认为,应该加大对创业人才的招引和支持力度,让他们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去奋斗,为烟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 角逐“细分赛道”,做活差异竞争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摄影报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辟产业制胜新赛道,聚焦重大技术突破和前沿成果应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此,烟台市人大代表、山东康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卫益建议,鼓励更多“隐形冠军”开展技术革新、管理提质、品牌提升,尽快走出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竞争的“红海”,通过差异化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加速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