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7日 第04版:两会特别报道
  • 加快创新驱动 发展新兴产业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修齐 摄影报道)“2023年是烟台里程碑式的一年,也是十四届市政协创新发展的重要一年。”市政协委员、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芳彦表示,“这次会议我带来两个提案,一个是关于人工智能促进烟台高质量发展的,另外一个是促进高端优秀人才政策落地,吸引更多人才进入烟台。”

  • 揽新城 聚人才 兴产业

    蓬莱区委书记兼烟台黄渤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 林钰涛

    2023年,蓬莱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纵深推进“才聚仙境,蓬勃未来”工程,新引进培育各类人才30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才同比增长87%,入选省级以上工程人才8人,取得历史性突破。2024年,蓬莱区将凸显人才引领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理念,力争新引进培育各类人才3500人,为建设“新时代的人间仙境”提供智力支撑。

  • 汇智“招”才 近悦“远”来

    招远市委书记 王彦博

    2024年,招远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烟台市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大力构建“以产引才、多元育才、服务留才”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金都样板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 促进印刷行业集团化运作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修齐 摄影报道)“今年我带来的提案是关于烟台印刷行业集团化运作方面的内容。”市政协委员、烟台亿丰彩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彤表示。

    随着科技成果在印刷行业的广泛应用转化,该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此,张彤建议:加强烟台印刷行业整体规划的顶层设计,形成统一的整体顶层设计方案,统筹协调,设立烟台印刷行业集团化运作的工业园,通过政策、区位、资源、市场和技术五大导向,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烟台印刷企业在产品工艺设计、技术研发、专利运营和风险防控等方面形成集群优势。

  • 感受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童佳怡)15日上午,参加政协第十四届烟台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港澳委员、侨外工作顾问来到烟台黄渤海新区,先后参观了万华磁山全球研发中心、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切身感受烟台强劲发展脉搏,见证烟台高质量发展丰硕成果。

  • 开拓绿色金融发展的“烟台路径”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修齐 摄影报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做好新一年金融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市政协委员,华夏银行济南分行党委委员,华夏银行烟台分行党总支书记、行长亓燕说。

    作为金融行业的政协委员,亓燕将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勇担服务发展使命,为城市生长注入坚实的金融力量。她表示,华夏银行烟台分行将聚焦科技创新,持续加大金融供给,打造数字化金融场景,加快服务模式创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聚焦绿色转型,推动金融向绿而行,锚定烟台争创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目标,开拓绿色金融发展的“烟台路径”。聚焦普惠小微,将“融资”与“融智”有机结合,不断优化小微企业的信贷流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聚焦数字经济,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进传统产业金融向产业数字金融转型,深化产业数字金融赋能烟台区域经济发展。聚焦养老健康,加大对烟台康养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构建智慧养老金融新生态。

  • 为城市营销注入新活力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赖皓阳 摄影报道)市政协委员、烟台福来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洋带来的提案有关“城市营销”。他认为,新媒体时代,影视剧和音乐等艺术形式对城市营销宣传引流效应进一步凸显,相对于投放广告等传统城市营销方式,在影视音乐作品中植入城市营销,具有覆盖面广、传播力强等特点,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

  • 开发特色旅游文创产品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赖皓阳 摄影报道)市政协委员、芝罘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牟冬梅关注新业态文旅产业发展。她认为,烟台在提升城市旅游知名度的同时,应注重景区文创产品开发,进一步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名片。

    牟冬梅建议,应做好城市形象与文化资源梳理,从建筑景观、历史名人、民间艺术、美食文化和民间文学五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元素作为设计主体部分,由政府相关部门联合景区景点,广泛征集文创产品设计。“比如可以联系驻烟高校的相关院系,将其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大学生对于潮流的敏感度更高,其设计作品往往更迎合年轻人的喜好。”牟冬梅提出,也可以联系设计机构或者非遗传承人,针对不同旅游景区文化性质和特点设计合适的文创作品。

  • 打造中国北方茶业新品牌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瑶 摄影报道)“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然而,我们烟台也有着发展茶产业的巨大潜力与优势。”11日,市政协委员、烟台市和心意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超亮满怀信心地向记者说起烟台茶产业的发展。

    于超亮表示,烟台是中国纬度最高的茶区之一,有“高纬度,多云雾,黄金海岸出好茶”的美誉。烟台茶树生长较慢,叶片肥厚、营养丰富,烟台绿茶水浸出物比南方茶高14%,有着“墨玉绿、焙豆香、小米汤”的品质特点,是江北茶中的新秀。另一方面,烟台茶亮点繁多,2016年“烟台绿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1年“烟台茶”正式获批农业农村部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烟台市范围内注册的茶叶商标有90余个,烟台茶获得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2个、茶叶省级示范合作社6个、烟台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个,国际和国家级名优茶评比大赛奖项35个。在收益方面,烟台茶每亩毛收益约为16000元,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修齐 摄影报道)“《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烟台将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血脉,向阳而生、向绿而行,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让人倍感振奋!”市政协委员、山东迪科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梅展豪表示。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