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良
1982年夏季,我高考落榜了。
当年考场是在烟台一中,早晨六点多钟,我骑着自行车从西郊珠玑村赶到位于市区东头的一中。至今仍记得答题时的情景,什么微积分立体几何布朗粒子等,会做的题不多,基本靠蒙,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中考完了。那时高考录取率很低,大学扩招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那年,我们班只有牟桂英和孟凡会两位同学金榜题名,一个被山东师范大学录取,一个考上青岛医学院。彼时上大学不收学费,毕业包分配,还能拿城镇户口,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是妥妥的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前途海阔天空啊。
蔡华先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
有几个朋友的孩子今年高考,6月25日下午出了高考成绩之后,一位朋友就找机构忙活孩子填报志愿的事情,听说费用还不低。对此做法,我有点不以为然。
古人说人生两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都是孩子的终身大事,如何能假手他人呢?不知别人怎么看,在我看来,正如在孩子的婚礼上,作为一个父亲必须亲自拉着女儿的手,把她交给爱她的人。为孩子填报志愿的事,父亲也必须亲力亲为。因为没有人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人比家长更容易与孩子沟通,也没有什么比亲力亲为更能为自己和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如果假手机构,在我看来,那只是一种交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