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王太山
当生活像一团乱麻,我们都在寻找那根能把一切捋顺的线头时,红孩的《活出想要的人生》就这么适时地出现了。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头巴脑的大道理,就像一位亲切的老友,坐在你对面,轻声细语地和你谈生活、谈梦想、谈那些我们在忙碌中“弄丢了”的自己。翻开它,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向新生活的窗。
张铁鹰
母亲去世后,我们姐弟每年都会按时去公墓“送寒衣”,而每当农历十月一日,去公墓的路上,车辆会严重拥堵,有时不得不劳驾交警疏导。
车辆拥堵,源于“送寒衣”的人多,特别是从外地赶回的,自驾来,匆匆去,不免扎堆。当然,由此也能看出,烟台人对于“送寒衣”的重视。“白杨风起变寒暄,又携香楮拜墓门。日午馒头拼一饱,羔羊春酒意犹存。”这首清末黄县人刁焕斗所作的《纪俗竹枝词·十月一日》诗,形象地道出了旧时黄县人们给逝去的亲人“送寒衣”的情景。
吴殿彬
秋天向我走来,给我带来一本墨香芬芳的金子般礼物——作家出版社今年9月出版、鲁东大学原副校长柳新华先生的散文集。洋洋洒洒31万字的《燕台摭拾》,亲切地跟我见面握手。
我跟着书首两序,一步步登山揽胜。作序的两位导师,一位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从宏观的角度对柳新华本人和《燕台摭拾》做了评介;一位是烟台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綦国瑞,从微观的角度对《燕台摭拾》做了精妙的解读。他们把我带上高高的山顶,“御风而行”。展现在我眼前的是《燕台摭拾》家国情怀、波澜壮阔的意境,那种亲切与馨香、丰硕与富有、大气与深情、深邃与悠远浑然为一的气息,让我沉浸在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金秋之中……
梁雨豪
最近读了江苏作家丁立梅老师的散文《终朝采蓝》,她的文笔细腻而生动,极富生活气息,质朴的文字像潺潺的流水般流淌在字里行间。合上书,欠欠身子,朝着窗台走去,想要一览窗外的风光。还未将头探出,便被窗外粉嘟嘟的梅豆花所吸引,一阵风拂过,梅豆花像一个个小蝴蝶似的振翅欲飞,忽而忆及《终朝采蓝》里的一句话:“在美跟前,人类无师自通。”我想,窗边的我,正被美包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