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因为不同的酒,酒精度可能不一样,比如,我们喝高度白酒、葡萄酒和啤酒时,不同酒饮用过后,可能会加速酒精进入血液体系的速度,在瞬间可能会增加血液的酒精浓度,容易致醉。
另外,不同品类、不同香型的酒,成分也不一样,有些成分之间可以实现平衡性,但不同的酒在成分之间会增加叠加性,有些成分的浓度会产生叠加,明显加重人体肝脏代谢的负荷,可能会导致肝脏在很时间内难以代谢。另外,有些成分可能会积在人体里面,增加代谢时间,导致醉酒度、醒酒度不一样。
中国产区地大物博,现在共有11个产区,欧洲产区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各有各自的特点。
进口葡萄酒主要注重于传统工艺,最重要的是品质把控以及品牌效应;中国葡萄酒更具风土特点,葡萄酒的特点是风土的结晶。我们现在有高山葡萄酒、沙漠葡萄酒、渤海湾葡萄酒,种类很多,从口感、口味上更适合中国消费者,更能和中国菜肴相搭配。中国在食品准入以及食品监控上,是全世界是最严格的,保证了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葡萄酒。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因为酒是一种食品,食品开发过程中的配料都是根据你要做的酒的口味来定,不是说加哪种原料就是高档酒、不加哪种原料就是低档酒,它是根据口味来定的。
不管是啤酒还是其他酒,什么酒都是食品,它是食品属性,其原料、工艺、酵母、微生物等,都是配到一起出来一个最佳的食品风味。
睡前喝酒有助于睡眠,很多时候是一种心理暗示。实际情况是,睡前喝酒并不利于人体健康。从人体代谢的角度讲,喝酒以后会影响人对葡萄糖的吸收,阻挠大脑记忆。另外,海马体是大脑的储存器,酒精会对海马体带来损伤。因此,人喝醉了会快速入睡,并非进入真正状态的睡眠,机体并没有得到放松休整。
喝酒脸红或者脸没有变色,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酒进入肝脏代谢就是两步酶,如果两步酶活性比较协调,喝酒可能会正常代谢,脸色是正的。如果你喝酒代谢的第一步酶就受阻,比如说,乙醛脱氢酶受阻,导致乙醛积累多,可能脸很快就能红起来,说明酒精代谢慢,有可能不能喝,并不是说你最终酒量有多大或者能否耐受,因为个体还有一些差异,只是反映你第一步的酶慢一些。
能喝多少酒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与两个酶密切相关——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但这两个酶是诱导性的酶,不用的时候不会分泌很多量出来。所以,酒量的大小是先天的,后天能喝多少,也跟喝的频率、强度有关。
适量饮酒的标准答案是由西方人提出来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改进后,得出了以下标准:在健康饮酒的情况下,男性每天的酒精摄入量是25克(相当于700毫升啤酒、一两高度白酒),女性每天的酒精摄入量是15克。每个人的酒量不一样,每次喝酒的状态也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喝到微醺状态的酒量是不同的,需要因人而异。微醺状态下,酒精会让人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和内啡肽,使人更加兴奋,这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
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后,才有了香型划分。白酒香型是由酒业前辈对于中国名酒工艺总结而来,是全国评酒的产物。中国酒业发展到现在,白酒香型划分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白酒未来个性化表达的时代已经到来,每款名酒都将更加注重个性化表达,消费者一闻一尝,就会知道这款酒的品牌。所以,未来消费者记住“茅台有茅香、五粮液有五香、汾酒有汾香”就行了,不用在意传统的香型划分。一瓶酒的成本需要从六个维度分析,分别是原料、工艺、产区、时间成本、文化价值、市场稀缺性。以工艺差别为例,不同品牌的酒厂在酿造技艺上天差地别,酿酒大师和普通酿酒师傅的酿造成本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不同维度上的差距,构成了酒类产品庞大的价格体系。
本报记者 刘雪霞 发自上海
“喝酒上脸”代表酒量不行吗?不同类型的酒混着喝伤身吗?酒量能练出来吗……
10月11日,第四届“问酒”论坛在国家展览中心(上海)开启。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重头招牌活动之一,本届“问酒”论坛以“明明白白喝酒,喝明明白白酒”为主题,意在通过消费大咖开放式无禁忌提问和专家答疑解惑、权威科普解读,消除大众对酒类产品的错误认知与消费误导。